春节过后,又有一大批国产新车开始排着队登场亮相了。如此众多的新车到底能对消费者产生多大的诱惑力,消费者是否真会如经销商们所期待的那样冲动之下“慷慨解囊”呢?同时,面对纷繁杂乱的上市新车,也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厂家如此热衷于新年推新车,会不会因为一味的求新求快,而忽视了对于汽车最重要的技术和质量上的要求呢?对于上述疑问,记者特意走访了一些汽车交易市场以及相关的专家,希望能够弄清车市新车扎堆幕后的实质。
理性消费让市场倍感冷清
据记者从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合会了解到的信息显示,2005年全国市场共销售乘用车3195962辆,月均26.6万辆,1月乘用车市场销量还不到20万辆。而进入2006年,1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销量超过33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约70%。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份北京平均每天销售新车1000辆以上。而近日,充斥于大众眼球的“节后车市降价”信息更是此起彼伏。但是,一周以来,记者对北京的各大车市和经销店进行了明察暗访之后却发现,如今的市场气氛十分冷清,正如同正月里依旧寒冷的天气一样让人感到不无寂寥,一位市场人员感叹说:“这春节一过市场就真的不行,每天没有几个人来看车,更别提销售了。”在新车扎堆、各经销商疾风暴雨般的降价优惠之下却能依然无动于衷,京城消费者又是怀着什么样的心理呢?
应该承认的是,随着汽车在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逐步普及,现在的消费者与几年前相比已经很是成熟老练,即便是头一次要买车的消费者也显得异常沉着冷静。在某汽车交易市场,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自己来市场并不是为了马上买车,而是想先看看新上市的车型,再对比一下以往的老车型,然后再决定最终的购买对象,这位消费者表示,他的这段考察期很可能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因为未来的选择空间会更大,同时也许会有更多优惠,大有熬到北京奥运会时再行动之意。“反正钱在自己手里,越往后的车就越便宜、配置越高。”而这样的心态正是厂商所不愿看到的。
其实对于新上市的车型,消费者心里并不是没有触动的,一位看车的女士告诉记者:“我其实很喜欢现在新上市的几款车,但是我目前还没有购买它们的打算。不是买不起,而是怕养不起,给自己带来经济负担。”的确,养车费用和成本问题仍是时下消费者购车时的最大心理障碍。尽管春节以后汽车市场降价信息频传,但是面对居高不下的油价、价格高昂的配件、难以预测的维修保养费用、以及即将实施的“费改税”政策,许多消费者都是在考虑权衡再三之后,仍然放弃了购车的意向。
政策不明朗使待购状态持续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1月份的销售增长其实是由当前市场特征决定的,也是基于前一段时期持币待购能量积蓄基础的集中释放,也正是由于春节之前车市出现了旺销,节后的汽车市场才愈加显得冷清,只有等到那些上市的新车成为现货,才有可能逼迫竞争车型出现大幅降价,吸引消费者前去购买。此外,从宏观政策和消费环境两大方面看,目前有关成品油的定价方案和酝酿出台的新消费税及各地鼓励小排量车的具体细则均未落实,消费者在形势明朗之前对购车只能持观望态度。
在新车频繁出新、消费者进入理性消费的时候,车型最好吸引消费者的方法就是“配置”“技术”与“售后”了,所以关于“厂家欲求快速出新而忽略技术”的问题,多数消费者及业内专家还是持乐观态度的。
中联汽车市场张超表示,任何产品最终都要经过市场的检验,如今的消费者已经很实际了,对于汽车的质量与安全性非常在意,同时,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下,厂家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很快就会被市场和消费者淘汰,因此厂家绝不会做“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
越来越变幻莫测的车市,任何的改变都令人关注,2006年开头的两个月就有着极大的区别,不知以后的日子又将会是如何呢?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