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玉民的到来能否稳定军心重振士气,骏捷的推出能否挽回市场颓势,深受业界关注。
2月18日,被华晨寄予厚望的新车骏捷在沈阳下线,下线仪式很简单,现场也并未透露骏捷具体价格,只是说即日起在全国接受预订,价格不超过15万元。 此次下线的骏捷轿车,包括1.6MT舒适型、1.8MT舒适型、1.8MT豪华型、2.0AT四种不同规格。
不过,这个简单的仪式也引来了全国的上百记者,看点主要有二:一是因为记者想看看华晨耗时3年打造、有“小宝马”之称的骏捷到底如何,二是因为有刚接任华晨集团董事长职位一个多月的祁玉民亮相。
近两年来,市场业绩的风雨飘摇和高管换将的走马观花,互为表里,深刻困扰着华晨。祁玉民的到来能否稳定军心重振士气,骏捷的推出能否挽回市场颓势,深受业界关注。
自主开发的全新开始
祁玉民和华晨汽车总裁刘志刚都认为,骏捷代表着华晨汽车的一个新开始。
“新开始”主要是从自主开发的意义上来说的。祁玉民透露,与以前的纯粹委托设计、华晨只做项目管理不同,骏捷的研发完全是由华晨主导的,既有知识,又有产权,中方设计人员全程参与到造型设计和工程开发的过程,这说明华晨的研发体系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据悉,华晨宣称骏捷在产品品质、工艺设计、安全性、操控和舒适性方面实现了
“四大突破”:在产品品质上,华晨金杯联合德国保时捷公司为骏捷进行底盘技术调校;在工艺设计上,华晨金杯与意大利宾西法尼亚公司造型合作,并与BMW涂装共线生产;在安全设计上,经英国MIRA公司认证,骏捷的安全性已经全面超越国家安全标准;在舒适性上,悬挂系统经保时捷公司精心调教,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不良路面的影响,保证了最佳稳定性。
祁玉民对记者说道:“我来华晨刚刚一个多月,可能对于华晨还没有在座的各位熟悉,不过好在我非常快地融入了这个集体。对于华晨今后的道路,我提出了三个目标:第一个是高起点自主创新,第二个是高品质自主品牌,第三个是高目标跨越发展。”
祁玉民说,他曾听过这样一段话,认为“中国汽车到底该怎么发展,第一应该是自有技术、自主品牌,第二应该是低价位、大批量,第三应该是先中国、后世界”,他非常认同,并说华晨现在整个战略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在进行。
市场销售的背水一战
2月18日骏捷下线时,辽宁省主管工业的副省长刘国强到场祝贺,并再次给祁玉民下达了死任务:今年华晨集团必须完成20万辆的销量。
祁玉民向记者详细解析了这20万辆任务的具体构成:轻卡系列目标销售6万辆以上,比去年增加2.5万辆;轿车6万辆以上,其中中华系列4万辆,华晨宝马2万辆左右;其余8万辆为面包车。
这是个非常沉重的任务。2005年华晨集团的整体销量为12.25万辆,尤其是中华轿车系列销量连年下滑,由2003年的2.5万辆下滑到去年的1万辆。祁玉民说,如果要完成20多万辆的任务,华晨今年的增长率必须达到75%,压力可想而知。
“去年12.25万辆的销量和华晨这么大的基地是不相称的,华晨的产能绝不是12万辆,是20多万辆,如何把产能变成产量,把产量变成销量,迅速提升我们的规模,有效地降低单车成本,尽快扭转财务状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祁玉民表情有些凝重地说道。
中华轿车今年计划销量高达4万辆,比去年增长3倍。完成这个目标,华晨将希望寄托在骏捷身上。“骏捷是华晨中华系列轿车今年实现4万辆销量的根本保证。若这个车不能及时下线,不能及时上市,不能有效打开市场,我们20万辆的集团目标和4万辆的中华轿车目标就会落空。”祁玉民毫不掩饰骏捷对于华晨的重要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讲,骏捷不但关系到华晨集团今年20万辆的“硬任务”,更关系到华晨自主轿车板块的长远发展。可以说,华晨在骏捷的市场销售上,目前是背水一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营销能力的深刻考验
当产品和销售目标已经定好,主要任务就只能交到营销团队手中。
“20万辆是一个硬仗,20万辆车能不能拿下来,对华晨是一个考验,所以我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话叫做营销是个纲,第二句话是营销是考验华晨班子创造力的惟一标准。”祁玉民清楚地知道,考验华晨管理团队营销能力的关键时刻已经到来了。
华晨金杯主管销售的副总裁杨波说,为了骏捷能够取得成功,在营销网络方面,他们对前期中华的网络进行了优化和选择,同时加强了整个网络的布局合理性的安排和营销培训工作,使整个经营骏捷产品的网络布局,既能够覆盖全国的区域,同时又使布局很合理,很好地调动营销商的积极性,同时保证营销商的利润。在售后服务华晨同样做了很多部署,包括成立了由公司级领导带队的快速反应小组,并为配件快速进入市场设立了绿色通道。
骏捷的成败,将直接关系着华晨集团的未来走势,尤其是在自主轿车业务板块。或许再过几个月,我们就能够从骏捷的实际销售中看出华晨未来发展的端倪。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