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公务用车,尤其是中高档公务用车市场一直是桑塔纳、奥迪等少数几个洋品牌和合资品牌的天下。虽然近几年来奇瑞在乘用车市场一路狂飙突进,杀入车市“十强”,并与洋品牌、合资品牌“三分天下”,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汽车企业综合素质高低、品牌影响力强弱的公务车市场,自主品牌的地位还显得有些“人微言轻”。 人们在为自主品牌在家用车市场取得的骄人业绩深感自豪的同时,也寄托着更高的期望。
随着民族汽车企业技术的不断提升,品质的不断完善,品牌的厚度不断丰满,自主品牌在公务车市场展露峥嵘的时刻在不经意间已然到来了。今年2月6日,奇瑞汽车与全球化学建材业的重量级企业金德管业集团一次签订首批采购600台新旗云和60辆东方之子轿车的供货大单,这是奇瑞公司重要的定单之一。从去年10月18日中央国家机关采购中心与奇瑞汽车签订公务车采购框架协议,奇瑞旗下东方之子、旗云、风云、瑞虎、奇瑞QQ五大系列车型全线闯入公务车高端市场,到此次金德集团大规模采购奇瑞产品作为公务主力车型,标志着以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汽车,已开始阔步从家用车市场的胜利,走向公务车市场这又一个胜利。而且,这也得到了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等理性力量的认可。这种认可背后,其实是奇瑞汽车品牌的跨越、品质的跨越以及服务的跨越,更是民族汽车力量综合实力的跨越。
此次选中奇瑞汽车的金德管业集团,是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亚洲最大的化学管道系统产品生产基地,也是世界重要的化学建材企业之一,其选用公务车的目光可以说十分挑剔:“一个企业选什么品牌的汽车作为公务用车,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种形象。”不仅要求产品具有稳重大气的外观、上乘的品质和良好的安全性,还要求有完善的售后保障、较高的性能价格比与质量价格比。而奇瑞的新旗云和东方之子以其卓越的技术内涵、大气美观的外形设计、务实全面的配置,以及无微不至、遍及全国的服务,从而成为金德集团的不二选择。其中新旗云是奇瑞牌品整合之后的一款经典之作,它通过了世界一流的汽车专业测试公司——意大利Prototipo公司最严格的检测,百公里5.9升油耗的燃油经济性,双气囊+ABS+EBD+金属笼形车厢缔造的安全性,以及精良的内饰、舒适的驾乘、超大的空间造就的出色实用性,成为了中级公务车市场的新标杆。
更为重要的是,2006年,奇瑞开始实施“奔腾06”新战略——以品牌飞跃、服务飞跃和品质飞跃完成 “三级跳”,进一步提升奇瑞汽车的竞争力。品牌方面,奇瑞将以消费者购买习惯为基点,对旗下品牌根据个性突出、优势巩固的原则进行全面整合,初步形成以“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为共同特点的品牌矩阵,实现从子品牌单兵作战到品牌集团军联合作战的飞跃;服务方面,奇瑞将建设一套覆盖全面、反应快速、高效科学的服务网络体系,并将适时推出服务品牌,实现从自发性服务向品牌化服务的飞跃;品质方面,奇瑞将通过设备升级、技术升级、管理升级等手段,实现整体品质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
以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力量在公务车领域的强势崛起,既是自主品牌综合竞争力的飞跃,也意味着自主品牌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强力推动公务车市场的重新洗牌。在中国,公务车市场一直占据着汽车市场相当大的部分,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政府采购2.0升以下轿车超过4.5万辆车,采购资金达110亿元。更重要的是,公务车的“官车”形象带来的特殊的品牌影响力不可低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公务车对消费起到了“示范”或导向作用,当年皇冠、桑塔纳、奥迪,正是借着公务车年代的春风,成为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品牌。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公务车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形象也有利于带动其他市场,反之则不仅失去的是某一部分市场,更可能影响到庞大的用户群。但是前几年,自主品牌还处于“解决生存问题”的阶段,实力还很薄弱,没有能力去抢这个市场,因此公务车市场一直是合资品牌的“势力范围”。虽然奇瑞QQ家喻户晓,如旗云的节油性有口皆碑,但是,长期以来自主品牌在公务车市场的缺失,成了奇瑞发展中的一大缺憾。今年,高速扩张的奇瑞宣布向28万辆——这一目前国内第一阵营乘用车厂家销量目标发起挑战,并将推出6款全新车型。显然,从去年扣开中央政府采购大门到今年连续拿下鞍钢、大庆油田、金德集团等团购大单,在强手如林的高规格公务车市场竞争中连战连捷,将为奇瑞挺进第一阵营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为公务车市场引入了撼动现有格局的自主力量。
奇瑞在公务车市场的取得的骄人业绩也将彻底改变那些“自主品牌只能造低端车”偏见,并更加坚定奇瑞打造成“中国汽车名片”的决心。从市场份额上看,2005年自主品牌轿车已占25%以上市场份额,已经足以与国外品牌、合资品牌相抗衡;从消费者品牌接受度调查看,公务车用户首选的6个品牌中自主品牌占到一半,反映出消费者基于民族情感的真实愿望;从政策层面看,《政府采购法》也做出了有利于自主品牌的政策导向。“烈火炼真金”,此次奇瑞在高规格公务车市场的激烈搏杀中再次胜出,更是用强有力的事实宣告,自主品牌早已不是吴下阿蒙,经过技术、品质、服务一次又一次的“飞跃”,民族汽车终将“三千越甲可呑吴”。
(责任编辑:李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