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同耀把合资企业和自主品牌企业戏称为“伪军”和“抗联”两个阵营。
“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对自主品牌开发来说,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耀的比喻很特别。
据尹回忆,在奇瑞创业的那个年代,安徽省芜湖地区还只有一家村办工厂,每年可以生产几百台车,收入在一个多亿,这个故事浓缩为奇瑞8个创业元老的命运。 从引进了一条福特发动机生产线,后来为了给发动机拓宽销售途径,开始做车身厂、做整车,便是今天的奇瑞汽车。如今,经过与奥地利AVL的长期合作,奇瑞逐步形成了自己在发动机方面的核心能力。
尹同耀还认为,在发展上跑得太快了,碰到石头就会摔跤。“现在,品牌、品种越来越多,快于市场太多,相反也是一件坏事。”这是因为,我们是最早搞联合,好的质量,也不等于有了自主品牌。
“合作”先行者
奇瑞掌门人尹同耀,可谓是一个“先行者”的企业家。不过,奇瑞的员工对尹的评价是:“尹总常常穿着工作服在车间里干活,如果你不认识他,还以为尹是普通的技术工人。”温文而谈、工程师出身的尹同耀,根本看不出是个“董事长的料”,在那金丝边眼镜下,呈现出一个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特有的羞涩。
尹同耀曾在一汽大众当总装车间主任,时任芜湖市副市长的詹夏来,去尹所在的车间里走了一趟,打几个电话诉诉家乡的“苦”,就把他召回跟汽车还不怎么搭界的安徽。
尹同耀把合资企业和做自主品牌企业戏称为“伪军”和“抗联”两个阵营。有人取笑尹,当车间领导未必做“抗联战士”舒服。在造汽车这件事上,中国人不仅要“自主”,而且一定要联起手来。尹说,“我们是最早干发动机的,而且,是最早搞联合的。”这种自信主要源于自己对自主造汽车的态度和判断。
对于这样合作,在国内厂商中,奇瑞先后和华晨、海马、江淮以及南汽高层讨论合作途径,希望资源共享。比如:2003年,奇瑞、华晨、哈飞、海南马自达四家企业在海南秘密开会,汽车工业协会的领导和行业领导也去了,但最后还是“无疾而终”。
“疾病源于一些大企业,我们做大了,对他们的市场有阻力”。当时四家谈的是联合采购、联合向国家要政策、联合开发,既然“大家都在找奥地利的AVL公司开发发动机,干吗让外商一套东西卖好几次钱?”对于这个问题,尹有些面露难色。
不管联合的路怎么走,自主品牌是尹的一块心头肉,“不能再走南美的路,它的产业就像一片枯黄的叶子,迎风吹而走,我们要的是资本的控股权。”分析人士认为,“联合”也要有话语权。
在“联合”的管理上,尹同耀此番的解读是,借鉴欧美经历。作为自主品牌的倡导者,在尹脊骨子里,跟外人合作是要寻求自立,而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过去在合资企业股权是50:50,但是我们的尊严在哪里。”在尹的脑海里面,与德国人合作的时候,德国人的狗都要买机票。在这种氛围之下,尹很有骨气。
从尹同耀的经历来看,“合作”使奇瑞捷足先登,也是奇瑞得以突飞猛进原因所在。这是因为,尹同耀把西方的才智与东方的商业智慧融洽在一起。
好质量≠自主品牌
商业智慧的直接后果,就是怎么样去领会其中的奥妙。更深远的意义,超前就是一个原则,而“度”如何把握原则,那就得因人而异,因自己的企业而异。
即使不少合资企业的老板佩服尹同耀,因为他“做的是自己想做的事”。但事实是,当人们为尹同耀扛上那“自主”大旗后,他那令人羡慕的“自在”变成了常人很难承受的重压。
这种压力来自汽车市场之需求,市场的这种潜在的需求,要考虑自身的经济实力。此外,面对竞争对手不可怕,可怕的是竞争背后的黑手,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不要落后于竞争对手。
对奇瑞的质疑、非议,在尹看来“正常不过”。比如:奇瑞的民族品牌在海外市场获得了一定成果,对国内同行刺激很大。尤其是那些规模偏小、日子艰难的汽车生产商,纷纷踏上了海外淘金之旅。一拥而上的情况令一些观察者担心,看到“虚热”成分。尹顶住了,因为是质量在为他做后盾。
尹同耀认为,有好的质量,不等于就有了自主品牌。“‘先行者’要付出代价,但是你迟到了,你没有得到好处。”原因就在于,“你的产品是第二个进入消费者的心中,你迟到了”。
运气好像总偏爱尹同耀,凭借奇瑞坚强的基础,目前尹也被卷入自主品牌的浪潮。尹的口头禅是,“没有好质量就没有自主品牌”。“联合” 、“先行者”等这样的美誉,依然疯狂追逐在尹的周围。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