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的出现,本来是私家车用户的一大福音,因为它对消费者来说,除了买到了车,还找到了一个家,可以为自己解决诸如维护保养、与可能发生的修理等一系列的后续服务问题。在保修期内,这4S店对顾客们的问题基本上是要答理的,虽然说不上有求必应,但是车辆有什么问题是有个找处的。 可一旦保修期结束后,这原先好像属于自己的“家”一般的地方,马上就不太好投靠了。
其实国内4S店建店的这种方式本身,就为后来的种种问题埋下了单。当今的4S店,都不是厂商们自掏银两打造的“嫡系”部队,而是民间想卖车盈利的“民团”们自筹粮草建的店。
他们要事先投入自己的资金打理一切,得到了厂商们的认可并挂上了某品牌的幡号开张卖车之时,附带着把X年X万公里的保修义务与自己的销售行为捆绑在了一起。
然而这前期的投入都是经销商们自己先垫进去的,日后除了一分分的回收老本,还要赚钱发展。在保修期内怎么样来解决用户们可能出现的问题上,因为与厂商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和协议,必须为用户们提供点有限的“免费午餐”,可一俟保修期结束,那么厂商们对4S店的保修理赔也宣告结束,顺理成章下来4S店与用户之间也没什么义务了,于是大家只能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原来的鱼水之情不再,形同陌路之人。
但是汽车是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哪怕牌子硬到奔驰、宝马,该有问题的时候也是不会客气的。有了问题倒毫不奇怪,问题是怎么办?去找谁?在保修期内的车,虽然在保修条款上有点争议,可这车是要接进来修,价钱上也得好生商议。可保修期一过,这4S店跟你就不是一家人了,价钱嘛,也完全得按社会化处理,很多情况下可能要比社会上的修理厂收得还要高。
于是乎出了保修期的用户,就像是离开了家庭,没有了亲人的孩子,一切问题都得靠自己去解决。虽然说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买方时代,在买车的时候用户即是大爷,可一旦当完了这把大爷,特别过了保修期之后,车子又有了毛病,那么你又将成为个投靠无门的小媳妇。
虽然这社会上的修理店(厂)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可参差不齐的手艺,五花八门的配件,混乱不堪的价格,哪怕是个老司机,甚至于是懂点维修的老辣之人,稍一不慎都将被玩点名堂,
“下点药”,何况是大批把车只作为生活工具,用不着为此多动脑筋的用户们。
笔者的一个老朋友、老司机的桑塔娜2000出了保修期后,图便宜去社会上的修理厂清洗电喷系统,结果搞得从此怠速不稳,忽高忽低在玩漂移,几经折腾下来钱也没少花,可毛病始终没有彻底解决。问他当初为什么不直奔4S店,他说从来的印象就是在4S店比别处要多花钱。
笔者问他外面虽然图点小便宜,但不能解决问题又怎么办?这老兄说他早就想去外面试一试。可这一试倒好,给自己的车搞成了点小残疾,接着投钱不甘心,不投钱处理这车子玩着又别扭,搞得欲罢不能,欲办又忍。
现在虽说是供大于求,在卖车环节上人们都玩尽了各种拉拢人心的小把戏、小游戏,可通过这4S店模式的游戏规则,厂商们对用户的后续服务,即维护保养、各级养护、大小修理这些用车人最为实际问题却难以落实到底。当然这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问题,搞不好要重新改写原先很多的游戏规则。
可既然是问题就得要解决,对用户的服务落不到实处,迟早也要给自己引发出新麻烦。三.一五来了,当然少不了随处可见的免费换机油(注意只是免换机油的工钱)、免费检测、免费洗车、免费调整一系列关不了多少痛痒的
“免费”活动,而这些活动通常也只针对着那些尚在保修期内,有家可回的新用户们。
可厂商们,经销商们怎么样对那些为自己的先期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保修期的结束,已经不像是一家人的老用户们的维修保养、平价备品备件的提供,这些事关饥寒冷暖的实际问题好好考虑一番呢?在太过商业化的今天,是否除了显见的商业利益,厂商云用户之间便不能再有其他的相互联系?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