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由于市场有这个需求,所以商家必须从这方面入手研发。
蒋一子:我们现在自己的品牌还是低水平的品牌,这是技术上的差距、品牌上的差距,韩国民族品牌在国际上的销量量是本国市场的两倍多,它的竞争力可以看得出来,大量出口赚外国人的钱。 我们现在大量都是外国的车,外国人赚我们的车。很多钱被别人赚走了,我们也得指出来,我们民族企业的自主品牌,要做到一定的数量、市场占有率。最后的目的我们给发改委提议,15年的目标进出平衡,至少我不吃亏,进口多少卖出去多少,我们也到国外建合资厂。
我们自己的汽车市场很大,发展余地很大,我们不一定希望大量赚外国人的钱,做到平衡还是需要的。
主持人:今天我们关注一个报告,13位老先生向政府提出关于15年内将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提高到一个高度,我们要大力扶持它,可是有的评论者认为发展自主别指望政府出手,回顾其它汽车工业强国,本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崛起大多都是自发式的,而不是政府包办的。其他两位嘉宾是支持老先生的观点还是支持评论者的观点?
修宇:这两个并不是完全矛盾的,我们应该让企业在市场经济之下在看不见的手指引之下进行充分的竞争,但是它应该有一个前提条件,政府应该制订相对公平的相对合理的规则,也就是说政府是一个裁判员,我不可能帮助哪个队去打这场球。但是我规则制订得是不是合理,决定了是不是对两个队是公平的。实际上无论是韩国还是美国,它对自己的汽车工业都是有扶持的,美国对大的客车、大的轿车多少座以上不允许进口,必须用自己的产品,韩国更不用说了。它动用的可能不是真正的政策,但是它动用自己的传媒,宣传自己的产品好,实际这都是政府的调控,应该这么理解。
主持人:对于整个汽车工业来说,这也是可以借鉴的地方。
陈映璇:公平的角度来说,要回顾中国自主品牌发展历程会发现很多自主品牌的企业家们所走过的路是非常非常艰辛的,比如浙江的吉利李书福,当时被称为汽车业的鲇鱼,在夹缝中求生存,当时非常非常困难发展起来。尹家绪,属于军工企业,一方面跟外资合资,另一方面做自主品牌,他也是这条路走得非常艰辛,回忆起来有很多艰辛的故事。这其中就包括到国家政策的问题,过去国家很多政策对自主品牌不能说歧视,说歧视比较过分的话,至少是没有扶持的。众所周知的限小政策,中国主要城市都有限小的政策,限小实际限制的就是民族品牌,现在国有的自主品牌基本技术研发能力只能在小排量方面占有优势。类似这些,国家在制订政策方面,汽车工业新一届政府提到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考虑的话,真要在政策方面对自主品牌有一些实质性的优惠政策出台。
主持人:不光充满信心,而且充满期待,如果差距越来越小,成为汽车强国的话,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非常值得期待
4666: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绝对没有问题,我国的航天载人都不在话下,何况地上跑的小汽车。
6787:中国汽车工业改变心态,不要想着把汽车外表做得漂亮。
主持人:消费者和市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消费者的水平提高了,市场所提供的产品也要必然提高,否则就没有消费群体了。ABS系统很多人问,ABS有吗?有。其实ABS分很多种,有高档的有低档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可能有些朋友不太了解。当所有朋友都理解了,再做简单的劳动就没有卖点了。
(责任编辑:李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