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下午14时,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试验室。一辆国产丰田REIZ锐志在钢索的牵引下,以时速64公里向蜂窝状铝合金障碍物撞去。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REIZ锐志车头变形,左边车头散裂,水箱破裂,车内驾驶舱内两个安全气囊打开。 整个过程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完成。但车门仍能正常打开,驾驶舱框架无明显变化,现场中国汽车研究中心的专业人员经检测后宣布:本次试验取得成功,测试车辆的安全性能得到验证。
我国汽车国家强制碰撞标准是汽车以时速50公里进行正面碰撞,而丰田汽车这次的碰撞试验却是高于国家强制标准的时速64公里,正面偏置40度,而且当着百家汽车媒体的面一撞成功。
丰田负责技术的服部哲夫专务董事(汽车技术总部部长)在安全研讨会上发言表示:“我们了解到,现在在中国,交通事故频发,死伤人数多,交通安全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课题。丰田不仅要为中国提供具安全性能的车型,同时还开展提高交通安全意识的教育活动,以及根据在日本和世界各国积累的经验,在事故调查、分析方面进行多方面共同研究,尽全力为中国社会最出贡献。”
这种态度无疑表明丰田汽车在逐步扩大中国市场占有率的同时,注重其作为中国社会成员的良知和责任。
在技术展示说明现场,丰田公司的技术人员结合“鸡蛋模拟乘员的撞击演示”进行了生动直观地讲解。不能吸收冲击的坚固的车身将冲击直接传递给鸡蛋,导致鸡蛋破裂。也就是说,变形少的汽车未必是安全车辆。而“汽车为保护乘客”需要通过高强度的座舱+高效率的冲击动能吸收车身+合适的乘员限制系统来确保生存空间,减少撞车对成员造成的负荷。
正是秉承这种乘员保护的开发理念,丰田公司根据世界多数国家的安全基准,结合事故发生的状况,设置了GOA(Global Outstanding Assessment)这一是界顶级水准的目标性能,并广泛应用到车辆开发中。运用GOA车身技术,丰田在使用高张力钢板的同时,采用CAE(计算机模拟控制)技术,开发具有高轻度座舱和冲击能量高效吸收能力的车身结构。从而实现在车辆撞击发生时,吸收碰撞能量的车身和高强度驾驶室能够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并将其分散制车身各部骨架,将驾驶室变形减少到最小程度,确保座舱中驾乘者的安全。
一直以来,丰田本着“TODAY for TOMORROW”的理念,围绕环境、安全、舒适三轴心开展技术开发活动,追求汽车产品的实际安全。据丰田公司相关人士透露,为了应对越来越多样化的事故形态,丰田公司在研发过程中,每年都进行约1500次安全碰撞试验。通过这些模拟真实场景的碰撞试验,运用事故调查数据,使用模拟技术等推进车辆及安全装置的技术开发,最后通过实车进行性能评价,进而产品化,提升丰田车的安全品质。
新闻链接
我国将于7月起实施汽车侧撞标准
日前,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青向记者透露,我国汽车侧面碰撞标准(简称CNCAP)即将于7月1日起实施,届时侧撞不达标的汽车将被禁售。据了解,这些年来我国一直采用100%正面全接触碰撞试验。而事实上,在每年的交通事故中,侧撞要占1/3左右,其致死率仅次于正面碰撞,而致伤率则居第一位。因此,继正面碰撞法规颁布之后,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就在酝酿制定侧面碰撞法规。
经过3年研究起草的侧碰、后碰标准已上报国家主管部门。据介绍,新标准实施前生产的车型将在3年内开始强制实施侧撞安全试验;而实施后投产的车型将直接进行试验。
周青表示,实施侧撞标准后,汽车的车身结构需要进行相关调整,一般包括侧门内安装加强装置,A柱、B柱加强,增加气帘、侧气囊等。不过他认为,由于侧撞标准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酝酿,因此汽车企业对这一即将实施的标准做好了较为充分的准备。 (责任编辑:赵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