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刚刚过了不到两个月,车市上车价变动波澜不惊。近日,星星点点“节后车市降价”的声音引人注意。在权威媒体上有机构给出了些说法,声称06年汽车价格降幅10%。专家、学者发表自己对06年车价看法无可非议,但总不能不给出让观众、读者、听众及消费者信服的理由,就拿出一些不知道准确度如何的数据,便得出“相当权威”的结论,让别人感觉是在说着玩儿,似乎是有在拿谁“开玩笑”的感觉。
汽车降价对老百姓来说的确是令人欢欣鼓舞的好事,但是车价经过这几年的一路下滑,空间缩小了。几年前,没有助力、没ABS、不带气囊也不电喷的富康1.4升的自由人曾经卖十几万,而短短几年富康新自由人,配置比老款好的多的车价仅是当时的一半,相比老一点的品牌车像夏利、奥拓等都有过相似的经历。经过了三年左右的价格战,汽车生产厂家的利润已经不高,其中的水分大部分已陆续主动或被动地被挤出来了,据说05年我国汽车行业整车厂家销售利润率4.04%。06年如果还有10%的降价空间,即使厂家把4.04%的利润全部让出的话,另外的6%来自什么?从哪里挤?
不可否认,车价依然还是消费者、读者关注的话题,但今年能以价格说事的新闻应该不会太多,最热衷于汽车价格的就是汽车媒体,尽管说的不一定准确,但他们的热情非常高,对汽车消费有过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近来有些媒体喜欢哗众取宠,动辄以那种“醒目、炸眼”的降价标题出现,细看下来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甚至是理由不足的“假新闻”,如果这样的东西太多了只能是误导消费者,搅乱车市。希望志士们在发表言论时能够下点功夫给出起码听着还算可信服的理由吧。
06年车价总体趋势依然是下降,走势不会有大的变动,但是不同品牌不同车型情况会有所区别,和不同的表现。如果也说降价的话(指乘用车),我认为总体降价大约在5%左右浮动。那种“跳水式”、“自杀式”不管不顾的降价只可能是极个别企业的行为。车价经过这几年的下降已经逐步与国际接轨,经济型车甚至低于国际价格,而且近年汽车生产厂家的上游企业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人工成本也不断升高,车价大幅降低,用扩大产量摊低成本的做法是招数之一,可是目前中国车市的状况试图扩大产能和产量又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汽车厂商降价无非就是两种情况:一种是战略性的降价,是主动性的,比如为了推广新车型,将老款车降价处理,或将市场空间让给新车型;另一种是战术型的降价,就是针对竞争对手的降价行为做出的跟随式被动性反应。
04年的中国车市其实已经给厂商上了非常生动而惊心动魄的一课,是交了学费的,仅仅通过价格肉搏战,是个比较简单任何人都会用的竞争手法,对于促销的效果是有限的,可能降价之初在销量上有帮助,但对市场份额作用并不一定很明显。05年车市相对平稳,06年车价大体会沿袭去年的形势,北京汽车市场虽然还会有一定的价格竞争,但会低于前三年的下降水平。何况目前中国的汽车生产企业特别是乘用车以合资为主,车价不是中方单独能决定的。
最后想说买车是一次性支付消费,养车则是持续性长期消费,其实车价即使下降5-10%,与逐渐上涨的养车成本相比就微不足道了。估计今年油价依然会上涨,汽车保险也有上浮的趋势,关心车价的消费者应该对此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经济支出准备,多关注一下车轮飞转后的费用比关心车价升降更重要。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