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老人家有句话,“封锁吧,封锁它十年、八年,我们的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其中蕴含的迎难而上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提倡,当然辩证地看,如果因此盲目自信乃至“闭关锁国”也是不行的。
“农民造车”就是这样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做法,代表了不怕困难的那种大无畏精神。那么,“农民造车”是否盲目?值不值得提倡?笔者一直以来的看法都是,造车是项全民的运动,无论外行也好,农民也好,不分贵贱、不分高低,大家都来造车,我们的汽车业才能真正成为世界级的,浪费点怕什么?否则,没来由地妄自菲薄,“你不开发,我不开发,他也不开发,光让中国的汽车工业跟着别人的屁股后面跑啊?”最多算个跟屁虫,有什么前途?!
是,现在是高科技社会,农民再像卡尔·本茨那样从头造车无疑是在做无用功。可是,正是因为现在是高科技社会,人们所能够获取的知识、技术和产品也就极大丰富,建立在前人经验和教训基础上的“再造”已经发生了本质的不同。举个简单的例子,农民可以向奇瑞买发动机,向华晨买底盘,这样强强结合后组装的车是否已经具有二者优点,并有超越二者的潜质?那要是向宝马买发动机,向保时捷买底盘呢?现在造车已经走向平台化、模块化,可以说没有一个厂家能够生产其车型所需要的所有零部件,那么说白了,大家都是“组装者”,从本质上讲有什么不同?凭什么就说农民个体就不行?
不是吗?造车是个系统工程,光有设计人员,没有好的工程装配人员也不行。设计人员把想法变成图纸,而工人则把图纸变成实物。很简单的道理,一个拥有各种荣誉光环的某某著名设计人员,其动手能力甚至可能不会超过一名进厂只三年的熟练工,更别说与技师、高级技师相提并论了。当然,这些工人、技师的出身,可不很多来自农民?最多是去过技校学了几年。有什么理由鄙视农民出身的呢?
是,购买散件组装成汽车,只不过是CKD,没有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可言,在大公司的技术储备面前不值得一提。可是,在现有基础上的“革新”却正是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汽车企业既然已经成其为企业,其技术人员往往就被限制在某种范围内,不是说“美国三大”里的许多华裔技术人员之所以强烈要求回国,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干什么的就只让干什么”吗?不难理解,造汽车的企业会允许其员工拿着不菲的工资却“不务正业”,动脑筋开发火车乃至飞机的相关产品吗?按规矩办事是创新的最大敌人,农民,出自自己爱好造车,少了条条框框,独辟蹊径去思考,没准就能创造出奇迹。
不是吗?“中国农民除了拥有忠厚老实的美德,还有胆大妄为的探索精神以及伟大的创造力。”二十多年前,安徽的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才点燃了改革的星星之火,二十多年后,农民们为何就不能在汽车业有所壮举呢?其实成功的例子已经有了一个,那就是李书福和他的吉利;而将要成功的,技术含量很高的也不少:王宏君的水陆两用汽车已经达到世界级领先水平,陆地时速为140公里,水上时速可达40公里;而且,国外的都是船体式的,而王宏君造的却是一辆完美的四轮两用车!也就更有实用性和可行性。除此之外,他还申请了自动定向导烟仪等十多项专利。这是一个好的修车人,百来万就达成的创举!相对的,英国的两栖车则动用了70多名工程师,花了7年时间,仅样车的造价就达2700万美元!这其间的差距意味着什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
“农民造车”,并不是“弄张沙发加四个轮子”那么简单,其中有许多思想的火花在闪耀,比如,水陆两用的、电动的、烧煤气罐的……车的样式,车的发展,现在还远为到尽头,造电动车、氢能车,大家都是刚刚起步。我们想当然不行的,并非真的就不行,正如海哥发明不了电灯,可不敢说爱迪生、张迪生或王迪生也肯定发明不了。创造力这个东西,是难以捉摸的,或许就在最平凡的人那里显现:笔者特别讨厌收费站,老想着造辆能从收费站飞过去的车,而人家农民老大哥蔡三哥可聪明了,把车造成可以自由组合的,到了收费站就变成两辆摩托免费通过,不但实现的难度低很多,而且更具有实用性。让农民造车,我的理解就是代表着宏扬和提倡一种创新的精神,正如“农民造飞机”、“农民造跑车”、“农民造飞碟”一样……
还是主席的话,“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现在我们就是与造车耗上了!农民怎么啦?中国人死都不怕,车还造不好吗?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