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我国汽车产业在“十五”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迎来了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第一个春天,这标志着汽车产业进入了一个最为宏伟、多元、创新、求进的年代,其关键性可想而知。我这里仅就“十一·五”的一些重点的思路做些探索,这可能有助于业者共同进行研究和行动。
实施“蝶变效应”
我们在指导思想上,要从“木桶效应”转向实施“蝶变效应”。对“木桶效应”的理论,在汽车产业影响较多,甚至产生一些误导。它讲的是一个行业或企业的发展,形似一个木桶,桶的剩水容量决定于桶最低处的那块木板,多了就从低板处流掉,这是一种只求平衡,不重突破的做法,显然,在国际汽车产业进入新世纪的激进年代,不确定量太多了,补是补不过来的。我们推荐一种“蝶变效应”,这更能适应多变环境的需求,就像一只蝴蝶那样,从卵到最终变为一只美丽的蝴蝶,一个一个阶段的变化是很明显的,它重要的是求突破,而不注重过份的平衡,要把自己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求形成真正具有持续增长的国际竞争力,这对于我们在“十一·五”期间,为打下建设汽车产业强国的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搞规划,不搞计划
“十一·五”汽车产业的规划一个重要特点是要淡化产量,重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重于提高产业的增长方式,要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要把汽车企业更好的推向市场经济,推向全球化经济洪流中,让企业成为制订与实施规划的主体和责任的承担者。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有些事不用五年,有些事要超过五年,不能什么事都以五年为杠,去框企业的发展战略,五年规划很重要,但应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中的阶段性目标,而政府是在企业规划基础上,进行指导和协调,而不能像有些地方那样,政府搞得火热,说得头头是道,过多的则是一些意想性东西,而企业却成为配角,规划的东西却不落实,这是汽车产业过热,重复建设,能力过剩的根子。我们希望政府要从“家长”的角色中退出来,当好“保姆”,政府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于自己的定位。
大力推进信息化
进入新世纪,信息化的竞争已成为国际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焦点。
“十一·五”期间,汽车产业的信息化工作应放在整个规划的第一位,当代,我们与国际汽车产业上的差距,从本质上说就是信息化水平的差距,有些人老是讲汽车产业和国际产业差距三年、五年、十年……这是和尚念经的一种办法,信息化的差距,说白了就是一种潜能性的差距,你是看不见的,当你能看到东西出来的时候,即已为时晚矣。
我们汽车产业在过去的十个五年计划中,着重搞的是工业化的现代化,就是说我们延续传统性东西太多,实际上是事倍功半。而“十一·五”期间,我们要搞信息化的现代化,我们要以信息技术为中心,融合多种高科技领域的成果,这是实现超越式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
信息化可以使汽车企业更“
聪明”起来,可以更好的改造传统性市场,可以开辟新型的市场,可以更好的“走出去”,可以把汽车市场的“蛋糕”做大,可以实现汽车产业财富的巨大增值和重新分配。
抓好增产增效
“十一·五”期间,众多的汽车企业,要把开拓市场,改善经营,扩大内需,实现增效作为企业一个重要的奋斗目标。
据专家预测,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稳定持续的增长,汽车产业在2020年前,都会处在保持着较高的稳健的增长周期中,汽车企业要做出巨大和艰苦的努力,促使这个可能性成为市场上的现实,以便能提供更多的实力,支持企业“十一·五”规划的实施,这考验着每一个优秀的汽车企业经营运行的能力。
在宏观上,我们还要进一步推进经济型轿车进入普通百姓家庭,推进农村的公路建设的“村村通工程”,为农民提供最为合适的,新型的农村用汽车(而不是农用车),首先是各种客运汽车,这可能是“十一·五”期间汽车产业为扩大内需的新亮点。
对汽车出口工作也要积极的,稳重的推进,但从总体上讲,不可能以此寄托作为汽车新的增长点,因为还要不少风险要慎重研究,还要不少准备工作要做更好一些,仍是处在一个“走出去”发展战略的一个“催产期”阶段,不能求之过急。
重视研发与创新
“十一·五”期间,对整个汽车产业来说,是进一步建设自主研发,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好时机。目标一旦确立,执行力决定着目标的成败。
自主研发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自主品牌是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没有核心竞争力,就无法实现高度化的国际竞争力,而国际竞争力则是企业一种综合性营销活动能力的体现。品是产品,牌是声誉,随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知识力量的增长,企业还要努力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
创新是汽车产业一切活动的灵魂,“十一·五”期间汽车产业创新活动,可能是更多的是应用引式进再创新的成果。对产品创新和研发工作,必须紧密围绕产业化这个中心行进。
特别是要提及的是,要搞好自主研发工作,一定要更好的开放,加强与国际上有关汽车的产、学、研部门问的通力合作,兼收并蓄,循序前进,实现双赢。自主不是排外,但国家的利益还是更讲的。
扶植零部件
汽车为主导,零部件是基础。目前,我国零部件产业(独资除外)还处在比较弱小发展阶段,还难以显示出其基础性作用,甚至还需要整车的发展,特别是自主品牌整车市场份额增大去拉动。
“十一·五”期间,必须从各个方面大力支持零部件产业结构的调整,素质的提升;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和提高技术中心工作水平,促使零部件的专业化产品研发水平能向纵深方向发展;促使企业经营水平的改进,推行精益化管理,降低供货成本;促使众多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从传统的、单纯的制造商,向适应国际采购程序和水平要求的供应商方向发展,更好的融入国际汽车产业采购分工体系中;促使一部分优秀的零部件企业先冲出去,实现突破性发展;为把我国建成一个世界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基础而努力。
实践重于模式
有人问,在“十一·五”期间用什么模式去发展汽车产业,我认为这还不是时候,“十一·五”还是处在中国汽车发展模式的探索期,汽车产业改革,开放的任务更为艰巨。
当代,汽车产业是全球化一致性要求最高的一个典型产业,中国又处在一个世界上汽车产业结构最为复杂,竞争最为激烈的浪口上,你说是走日、韩的路子,还是西班牙、巴西的路子。历史证明,这些模式都不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需要,照搬老一套办法已经过时了,已行不通,我国汽车产业正处在一个深层次改革的局面上,我们要重于实践,重于探索,目前不急于下定论,还是按邓小平说那样,现在还不急于定是姓“资”的,还是姓“社”的,不要用更多的时间去争议,发展才是硬道理。在新时期,我们还要摸着石头过河,功到自然成,规律自会显现出来,关键看实效。
期待着政策
“十一·五”期间期待出台的关键政策,可能是“燃油税”、“支持自主研发政策”、“出口基地建设”、“汽车节能法”、“反垄断法”等。
我们希望一些政策能处在国家立法的高度来审视,以此来衡量各个部门,各地区间利害关系的平衡问题。有些法可以先提出想法,让有关人士评论,多开些听证会,以便于合理的尽快拍板。
建设和谐汽车社会
“十一·五”可能是建设和谐汽车社会的一个尝试期。
汽车产业必须以人为本,为建设和谐社会,节能型社会、循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做出努力,这要作为汽车产业一种长期的社会责任来对待。
要在国家经济建设贡献度,就业,防治污染,减少道路事故,改善城市交通,节约能源,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做出成效。
汽车产业要为建设高品位的汽车文明社会作出奉献。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