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裔美国历史学家、作家房龙曾做过这样的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假如人类的每个成员都是1.80 m高,0.50 m宽,0.30 m厚(实际上很多人达不到这个尺码),那么,全体人类(房龙生活的时代地球上共有约20亿人口,如今这个数字大约已增加了两倍)都可以像沙丁鱼那样被塞进一个长宽高均为0.8 km的大箱子中,然后,我们选择一个巧妙的方式将这个箱子搭在北美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一个石崖边,再请一条非常听话的德国小猎犬,用它的鼻子轻轻拱一下人类最后的“宫殿”,人类的大箱就会一路碾石砸树,从山崖直落谷底,当这个箱子消失在大峡谷里的时候,我们——曾在地球上被称为“人类”的物种——就会永远被时间和空间所抛弃了。\
仔细想想,人类真的是如此的脆弱。他们能够用几十万年的时间征服这个世界,依赖的只是其他物种所难以企及的理性,如果失却了,那人类的命运决不会比远古时期的恐龙好到哪里,相反在物竞天择的环境中,恐龙其实更胜一筹。人类最可宝贵的能力是他们的不足2 kg的大脑可以孕育出无穷的智慧。然而当生活被安逸所麻醉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能够将酒后驾车与生命联系起来,丧失了理性,生命也就脆弱得不堪一击了。
丢了性命,你还能拥有什么?——国人用车之怪现状
1990年 2001年 增长倍数 年平均增长率/%
道路面积/万m2 101 721 249 431 2.45 13.2
道路长度/km 94 820 176 016 1.86 7.78
民用汽车保有量/万辆 551.36 1802 3.27 20.62
私人汽车保有量/万辆 81.62 771 9.44 76.76
■ 从上面的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的汽车产业已经成为热点,进入21世纪,汽车已大量地涌入私人的手中。 然而也许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的是,汽车作为一种工具有其独特的属性,使用得当,它可以方便出行,提高效率;但使用不当,汽车就是一件与刀具枪支无异的凶器。
在全世界的所有统计数据中,我国占据着相当多的第一位,但下面这一项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因交通事故导致死亡的人数,在全球各国中我国高居榜首。传统的中国人大都有一种宿命论,相信“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当又一具鲜活的生命灰飞烟灭的时候,总有人会说他“命该如此”。然而真的是冥冥中安排的某种巧合吗?另一项统计显示,在导致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中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而车辆本身的因素、自然因素等等其他因素只占据着不到10%的比例。就在构思本文的时候,从家乡传来噩耗,笔者的一位儿时的同窗不幸在一起车祸中死于非命。母亲在电话中哀叹道:“和你一样的岁数,却遭遇了迥然的命运!”我不由问了一句:“他那么晚了为什么还要出去看他的女朋友?”得到的回答居然是:“喝了点酒,就忘乎所以了!”听后不禁愕然。
笔者一个朋友的亲戚一家三口从美国回来探亲,朋友开车拉着他们在北京城转了几天。他们一家上次回国是1998年,已经过去7年了。在北京坐车转了几天后,他们共同的感受是,北京的楼多了,汽车也多了,路也越来越宽,但是在北京开车太可怕。这家的男主人到美国已有16年,开车也有同样长的历史。他们家在美国有3辆车,一家三口包括18岁的女儿在美国都是自己开车。行驶在三环路上,这家的女主人时不时发出一阵感叹,怎么能这么开车,实在太危险了!原来又是前边一辆车并线时不打灯,生生插了进去。短短十几分钟,前方并线的车辆十辆中就有五辆不打灯提示后边的车。有个别车长时间压线行驶,后边的车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提心吊胆,不知它会走哪条道。还有的车离前车太近,如果前车紧急制动非追尾不可。车遇红灯,停在人行横道后。绿灯亮了行人依然慢悠悠地横穿马路。男主人说,美国车比人多,所以汽车给行人让路。中国是人比车多,如果车给人让路的话,那么交通堵塞肯定比现在还严重。他还说,行人与汽车抢行,这有多危险啊!他告诉笔者的朋友,在美国驾驶员并线不打转向灯一类问题基本上不存在,那里的驾驶员都把遵守交通规则和交通秩序看作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谁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去开玩笑呢?
是啊,谁愿意去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呢?也许,只是我们还不够理性,没有把下面这些行为与生命联系起来。
用车怪现状之一
症状:转弯、并线、起步、停车不打转向灯
危险指数 ★★★ 有碍交通指数 ★★★
笔者一直以来都有这样的一个疑问,现代汽车技术都已经可以实现泊车的自动化,为什么却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设计转向灯自动化这样的程式呢?也许成本过高,也许市场前景不好,但在现在中国的马路上,这样的设计绝对必不可少。在起步、停车甚至像并线这样很危险的驾驶行为中都经常有不打转向灯的“高手”,令后车措手不及。
用车怪现状之二
症状:强行插队
危险指数 ★★★★★ 有碍交通指数 ★★★
看到前面堵车,遂驶入非机动车道,等快到路口时再强行并线,先妨碍自行车和行人再妨碍其他车辆。本来大家都在规规矩矩地停车排队等候,某些人却非要从旁边的转弯车道跑到最前面,然后硬往直行线里挤。国人有句话叫:“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插队的“鸟”,绝对不是什么受欢迎的好“鸟”!
用车怪现状之三
症状:远光灯、雾灯长亮
危险指数 ★★★★★ 有碍交通指数 ★★
夜晚驾车在灯火通明的市区道路上,深为城市照明设施的完备而欣慰,然而对面一道强光袭来,一瞬间好像到了天堂,怕就怕这短暂的失明真的把自己或别人带上了天堂。远光灯及雾灯正在逐渐地失去它们原本的功能,在夜间的公路上,它们更像是无良车主们的利器,伺机谋杀着那些无辜而又不幸的人。
用车怪现状之四
症状:随意乱停车
危险指数 ★★★ 有碍交通指数 ★★★★
这种现象更为多见,而且在个别出租车上表现尤甚。针对这个行业的特点,随时停车虽然也无可厚非,但不问后面状况如何的紧急制动就无法容忍了。类似的情况还包括一些小公共汽车停在行车道里上下乘客等。
用车怪现状之五
症状:在快车道里慢行
危险指数 ★★★ 有碍交通指数 ★★★★
就连国际上都很少有城市像北京这样拥有2环到6环的城内快速路,但北京依然拥堵。正常的公路上应该是从左到右逐级减速,但我们的公路似乎都不正常。在超车道里慢慢地开,虽然不违规,但极为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同时也给那些右侧超车的车辆留下了借口。
用车怪现状之六
症状:雨后行车不减速,随意丢弃废物
危险指数 ★ 有碍交通指数 ★★
一个驾驶者的品行往往能从行车中就能看出来。雨后行车,视路边行人而不顾,毅然高速穿过积水区,这样的人往往比较尖酸刻薄;车内干干净净,却随意向车外丢弃废物,这样的人则往往厚颜无耻。尽管诸如此类的行为或许不会给生命带来威胁,但轻则遭人唾弃,重则扰乱人民团结。
用车怪现状之七
症状:欺软怕硬,猛停急转
危险指数 ★★ 有碍交通指数 ★★★★
在马路上“欺软怕硬”的现象恐怕那些新手最有体会。令新手们战战兢兢的也许不光是多如牛毛的汽车,更可怕的是一旦有丝毫差错,周围定会喇叭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另外,个别驾驶高档车的驾驶员还自视甚高,凭借车的价钱和性能猛停急转,其实,车虽然是他自己的,路却是大家的。
用车怪现状之八
症状:抢行
危险指数 ★★★★ 有碍交通指数 ★★★★
左、右转弯的车辆非要抢在直行的车辆前通过,支线上的车辆不让干线上的车。本来遭遇堵车时,大家都按着顺序排队,有的人偏偏喜欢耍小聪明,逆行或从非机动车道里抢行,结果到前面把路塞得死死的。也许这些抢行者刚刚还在抱怨这几天怎么这么清闲无聊,但一到路上,就摇身一变,成了争分夺秒的“救火车”。
你凭什么不遵守规则?——国人用车之误区所在
汽车——身份的象征、实力的象征、特权的象征
翻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的1 004页,汽车词条下有这样的解释:“用内燃机做动力,主要在公路上或马路上行驶的交通工具,通常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橡胶轮胎。用来运载人或货物。”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之前,汽车的的确确在充当着这样一个角色,直到汽车成为一种纯粹的商品。
中国仍旧处在一种转型之下,恰恰是因为她的地广人稠,让这种转型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并且还将继续持续下去。因此,中国的社会形态也体现出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各种征状。这从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来看就可以一览无遗。自从车市上爆出私营煤炭行业的雇主大批购入豪车之后,揶揄之声就不时地见诸各大报端,这里笔者不想再落井下石,只是想通过这一事例来证明,国人对于汽车的观念还存在着一个误区,而这些误区是与中国这种社会形态的转型过程难脱干系的。有目共睹的是,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具消费能力的富翁,也有着不名一文的穷人,而这两极之间又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汽车,这种昂贵的商品恰恰像一条条无形的分界线,将财富拥有者的等级划分得非常清晰。因此,为了彰显这种等级或者说是地位,人们对于汽车的消费观念就超出了交通工具的范畴,汽车摇身一变成为了标明身份,显示实力的另一张名片。
步入汽车社会初期的国家最容易走进这种误区,而中国恰恰处在这个时期,一方面这会导致汽车消费的不理性,而另一方面,往往也是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是,这容易导致有车族与无车族的纷争。新交法已经实行有一段时间了,当我们依然不会忘记在实行之初它所经历的声势浩大的口水战。在这场战争中,有车族与无车族很明显地分成了两个阵营,各自为自己的权利辩护。北京第一起驾驶员无过错交通肇事案,以驾驶员赔偿全责行人10万元收场。许多有车族都为那位驾驶员鸣不平,北京新交法对行人的过度偏袒让他们无法接受,言语中充满对违章行人的愤恨。在部分有车族充满利己主义的思维中,他们根本分不清一个听话的孩子莽撞地冲到大街上被汽车撞了和一个害怕迟到超速行驶的人遇到车祸,哪一个更值得可怜。
交通法规流于形式、法律意识淡漠(基础教育的缺失)
汽车社会有汽车社会的文明,而汽车文明的核心应该是规则意识。比如红灯停、绿灯行,汽车靠右行驶,行人要走人行横道等等。十几年前的海南省是最先接触汽车的几个省份之一,汽车进入海南后不久,问题就出来了,车辆在马路上横冲直撞,逆行的车辆比比皆是,交通混乱不堪。然而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海南人的现代交通意识也开始逐步建立起来。可见,提高现代出行者的现代交通意识和遵章守规的自觉性,是建立汽车文明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更加开放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今,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正像曾经的海南省,汽车进入不久,而对应的汽车文化还没有在公民心目中扎根,交通法规在多数人眼中只是考取驾照的一个工具而已。对照同时期的发达国家,我们就能很明显地看出我们的差距。在发达国家,汽车进入社会的历史已逾百年,因此普通公民对交通法规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如常识一般的层次,就像我国在幼儿园里传授的饭前洗手、早起刷牙一样,交通法规也是他们基础教育中的一项内容。而中国正在进入汽车社会,发展汽车文化,培养汽车文明刻不容缓,做现代出行者,是对每一个中国人的考验。作为汽车驾驶员,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文明驾车,礼让三先,不开斗气车,不开霸王车。作为行人和骑自行车者,要树立现代交通意识,同样要遵守交通规则,和汽车驾驶员和谐共处。而作为我们的政府和教育者就要从基础教育上增加汽车文化的内容,将社会引入一个正确的前进方向。
公共设施私有化
有句很令人触目惊心的俗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或许是从人类所固有的求生的本能引申出来的,但放到已经衣食无虞的现代中国社会,恐怕这就不是一种文明的表现了。但不幸的是,在道路交通方面我们却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公共设施私有化的误区。听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位来自法国的朋友,在中国驾车变换车道时总会遇到难题。因为当后面人看到他要换车道的时候,他们就故意加速。有一次又遇到了同样的情况,这位法国人干脆把车停到了进入环路的路口,然后下车去问那些超车的人为什么不让他过去,答案很理直气壮:这是他的道,凭什么让你插进去。后来,听这位法国朋友说他很难理解这种思维,集中全国的纳税人的金钱修建的公路怎么可能在某一时段竟成为了某个人的财产,然而在一些路人眼里,这却成为了天经地义。
关于人、车、路的思索
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与误区,我们当然无法简单地将问题归结于哪一个孤立方面的原因,然后手起刀落将它一次性切除,如果它真的这么简单,我们也不会被其困扰至今了。我们所能做的是分析问题的来源,提出几种可行的方案,如果真的对政策的制定者有点借鉴或对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有所感触也就不枉此文了。
我们所面对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能归结到三个因素:人、车、路。实现三者的和谐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显而易见的是,在人、车、路这三个因素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位于核心位置的人。
承认汽车驾驶员交通安全责任的固有性
在参与道路交通的过程中,是选择步行还是驾驶或乘坐车辆,是每一位交通参与者的基本权利。但任何权利都是和义务相伴的。当选择了一项对他人及环境具有危险性的行为时,行为人就必须履行起尽可能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避免危险发生的义务,并且在危险发生和造成损害后果后,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处罚和补救责任。汽车作为一种具有高度危险的交通工具,其运行的危险性打乱了人们固有的安宁生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交通事故的损害后果也多集中于乘车人、行人和非机动车一方,作为汽车运行利益的主要享有者——驾驶员必须承担其运行风险。更何况与其他交通参与者相比,驾驶员作为汽车的直接操控者,对汽车运行危险性的控制有着独特的方便条件,所采取的避险措施也更为有效,从有利于降低交通危险出发,法律必须赋予汽车驾驶员更严格的交通安全责任,以促使其提高安全意识、谨慎驾驶、努力减少危险和避免事故发生。而与之相对应,法律要求乘车人、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严格遵守交通安全行为规范的目的并不主要在于降低其行为的危害性,而是为了使其自身免遭交通危脸的威胁和事故的损害。法律对不同交通参与者的要求并不相同,其中要求驾驶员承担比其他交通参与者更严格的交通安全责任,完全是基于汽车驾驶活动本身的安全需要和固有义务。
师夷长技以治“己”
■ 新加坡:文明从我做起
新加坡是一个整体比较富裕的国家,街面上的车辆档次都比较高,奔驰、宝马等都不鲜见。道路条件也非常好,但却很少发现路上有超过80 km/h的车辆。新加坡对汽车的速度限制得非常严格,而人们的自觉执行能力也都很强。另外虽然新加坡道路上汽车绝对数量和流量也都很大,但很少堵车,这和他们实行单行道有很大关系。城市中大部分的道路为单行道,而且尽管道路之间并没有隔栏,但驾驶员普遍都能遵守规定,不钻空子,不走捷径。
■ 美国:监控无处不在
美国的交通警察无处不在。正常驾驶的时候也许很难看到他们,一旦违规,这些警察就会忽然出现在违规乱停的车辆前面。交警的装备融入了高技术,因此开起罚单来速度惊人。驾驶员不在,警察会把罚单贴在车上显眼的地方。驾驶员在的话,也没有任何争辩的余地,更不能乱动乱摸,因为这样警察会认为驾驶员试图掏枪反抗,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除了为数众多的警察,美国还有先进的交通监视系统。路口安装了为数不少的摄像头,这些摄像头一刻不停地把路面的情况传给中心交通监视系统,违规停车很难逃脱惩罚。
■ 德国:交通标志最清晰
在德国,最引人注目的是大街小巷的红绿灯、交通牌和路标。大的十字路口的红绿灯都是自动装置,中小路口有指示先行或后行的交通牌,居民区有专门设置的路障,以督促驾驶员开慢车。在学校、幼儿园或孩子集中的地区,路牌上会印有小孩的图案,在自然保护区则有印有动物的路牌,提醒驾驶员注意。德国人十分爱惜这些多如牛毛的交通标志,如有交通标志受损,有关部门会立即前来修复。
■ 加拿大:公共交通发达
加拿大虽然家家户户都有私家车,但出行的选择却是多种多样,这也极大地方便了出门在外的旅行者。以多伦多为例,其市区内的地铁、公交车及路面电车等,遍布了大部分街道。多伦多有两条主要的地铁路线,巴士及路面电车分布得十分周密。巴士站上都有红色字体标识的站牌,十分明显。
■ 瑞典:礼让行人成习惯
瑞典的交通规则是以人为先,行人第一。马路上的信号灯在离地面2米处,与行人的目光高度持平,且周围不准立广告牌或栽树,以免遮盖信号灯。每条公路和街道上都设有雷达跟踪测速器,只要在规定的地区(段)超速,一会儿就会有人拦住车,叫你去交罚金。在瑞典,许多人都是自觉去交罚金,从不会为被罚而与工作人员争吵或向其求情。不仅政府和交通部门重视交通安全,企业对此也很重视。一旦某企业的汽车发生了交通事故,企业的调查组一般会比交警和救护车还要早地奔赴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并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