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谢谢左总关于税收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讲解,现场来了几位汽车业界的大腕儿记者,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随时提问。
薛旭:中国企业自主品牌现在还要交一笔比外资品牌还要高的税,把它免掉了,或者恢复到跟外资一样的水平,只是让中国企业跟外资企业站到同样的起跑线上,中国企业要经过很多年的奋斗才能在本土得到国民待遇,这确确实实是在中国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件怪事,当然也没办法,为了吸引外资,政策上有一些倾斜也是自然的。我们过去设想用市场换技术,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跟外资企业相比没有竞争力也无所谓。在自主品牌发展过程当中,客观上我们同外资品牌还是有差距的,怎么弥补差距?国家政策上还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支持?
在WTO的背景之下怎么支持和保护或者推动自主品牌的发展?有一个观点是非常方便的,进入WTO之后,中国企业还是处于幼稚阶段起步阶段,在起步阶段我们研究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历史,除了英国之外,它是第一个搞资本主义的国家,其它国家都是发展阶段得到了政府各种不同手段的支持和保护。即使到了今天,1994年的美国出台一个政策,为美国恢复获得某些产业竞争力的法,对于特殊的产业提供大量支持,从产业角度出发在全球具备竞争能力,为此出台大量的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我认为中国自主品牌比较自觉,要求得到国民待遇,但是我认为这些不够。企业界、产业界包括学术界也清醒认识到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是弱势,弱势的自主品牌汽车产业要想逐步变得强势,除了要跟强势品牌一样的条件和政策以外,哪些支持比较重要?
左延安:我认为自主创新企业需要系统考虑,刚才讲是政策环境,这也是最直接最基本的东西。最基础的东西做不到,其它东西很难说了。第二层面来讲,政府对中资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经营团队绩效考评体系也要科学化,有利于自主品牌自主创新。现在的考核很简单,盈利多少,税收多少,不是用KIP考虑。自主创新是保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最基本的企业活动,如果企业领导团队只追求短期或者近期绩效的话,势必不会用很多的钱投书到自主研发。汽车研发一个车型要十亿美金,八十亿人民币,很多企业一年才做多少业绩?说明自主研发投资是非常大的,见效周期很长。
如果政府对企业领导团队的绩效评估体系不是有利于自主研发的方向来发展的话,他就不愿意花很多的精力搞研发。按当年的自主研发占销售额的比例,这个也要作为一个考核指标,当然这是一个基本的。钱花了之后是不是有效果?新产品每年出多少?新产品的产出率、创利水平、市场占有率、成长性这些东西都要作为考核指标,应该是整个绩效考评体系都要有变化,要适应鼓励自主创新这样一个环境。同时整个社会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讲国民是不是都注意到汽车产业发展自主品牌对产业的健康成长,对于我们中国经济真正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话起到什么重要的作用,如果大家都认同的时候,中资品牌的产品,自主创新的产品消费环境、市场环境就会不断得到改善。
创新的主体、研发的投入主体是企业,整个创业活动主体也应该是企业,创新成果的应用主体也应该是企业。企业在自主创新里面的重要性不必说了,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政府要做工作,企业也要做工作,整个创新环境要不断营造。只有这样,自主创新才有可能不断往前走。
新京报汽车版主编何醒言:关于领导人的绩效考核进行自主研发,这种绩效考核是否会对领导人造成决策上的压力,而导致最后决策的失误?特别是对于国企来说,为了自主品牌而自主品牌,导致某些企业资源的浪费或者是投入的不正确。汽车这个产业一旦投入的话,是非常大的量,无论是资金还是其它资源方面。
自主品牌的产生是不是非要从政策上面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政策限制,来决定它能否产生自主品牌?从日本、韩国、四小龙的经验来说,自由的市场环境才是最终产生自主品牌的标准,政府管得越少越好,政府只要设定必要的产品,谁来卖都可以,中国这样的市场就会产生自主品牌,过多强调政策上的东西是否会导致决策上的失误?
左延安:这和企业的领导人的事业心有关系,你究竟想把这个企业往什么方向带,要把这个企业做成持续快速健康的企业,做成百年老店还是只顾短期效益,这是很重要的概念。企业的领导团队做企业的理念是什么?这是关键的问题。如果追求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的话,那么产品的开发、产品的决策、战略层面、战术层面合适不合适,要做经济、技术两方面的考虑。不能仅仅因为做一个自主品牌而要去冒险,做不恰当的事。
所谓战略要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做适当的事,追求成功。这是做企业最基本的概念,如果一个企业为了抓自主品牌这样一个名分的话,为了这个名分而冒险的话,这是一个低级错误。
第二个问题,我们要研究一下日本、韩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在这两个国家自主品牌成长的过程当中,国家给予了非常强有力的支持。不光是税收这些政策,很重要的金融政策上大力支持,现代、大宇现在活过来了,大宇被重组了,这个企业负债率非常高的情况下,以我们现在中国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当时韩国的银行不应该贷款,政府不应该支持银行给它贷款。他们意识到汽车工业发展的规律,投入很大,能力一旦形成之后参与国际竞争的潜力会不断发掘出来。韩国有现代公司,大宇公司不必说了,现在的资产负债率也不算太低。如果没有国家财政金融的大力支持,韩国的现代不可能成长到现在全球第七位,做得非常优秀。
作为中国的汽车工业,一个是合资企业比较早,外资企业进来比较早,数量比较大,强手都进来了。这种市场环境下,中资企业要把自己的自主创新做好,自主品牌建设起来,如果仅仅靠企业一般的商业竞争,我们现在等于是轻量级的拳手,他们是重量级的拳手,特别是像江淮这样的企业,从资本的实力,从管理到资源到技术,自主开发能力自不必说了,像通用宝马这样的国际知名品牌在一个擂台上竞争,轻量级拳手和重量级拳手在一个擂台上怎么打?
就是美国、德国汽车生产过程当中,如果一些瓶颈出现的时候,国家都是给了很多的支持。福特T型车,通用的四轮B,国家都有一些政策支持它,不仅是日韩。汽车产业很特殊,是一个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产业,而且技术研发投入的量是非常之大,而且短期内不一定很快聚集,风险非常大。如果政府不给支持的话,企业很难下决心冒那么大的风险。
作为中资企业来讲,自主创新做好了之后,自主品牌的汽车做好了之后,对于整个中国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真正能够成为我们中国经济非常有力的支撑,如果做出来了,就能够支持经济发展,就能够引领未来。
北大教授薛旭
薛旭:现代企业的负债率问题,1993年大概是336%,任何一个市场国家在纯粹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可能给任何一个企业336%的资产负债率还存在。实际上通过资产负债表的数字就可以知道,韩国现代企业在整个国民金融的背景之下发展起来的,在中国能获得超过你资产三倍以上的贷款吗?这本身是一个非市场经济的行为,上限百分之百国家就让你破产了,一定是国家政策支持的结果。
我到韩国看到另外一个现象,韩国把垄断性的产业拿过来,采取垄断产业支持。韩国每年会设计特定的战略性产业,把它看成是国家的产业,除了给行政支持之外,韩国有一个著名的华克山庄是韩国人开设面向亚洲其它国家的赌场,给一个做药的公司经营。韩国要求这家公司作为生物制药产业参与全球竞争,没有钱怎么办?搞一个赌场。三星有韩国大概50%的移动电话牌照权,中国移动赚很多钱,这些钱很可能被浪费掉。国资委今年发出强烈的声音,要求国有企业向国资委交分红利,过去赚这么多钱都自己花掉了,没有推动行业的发展,这些都是问题。
大家一谈到自主品牌,会谈到为自主品牌而自主品牌。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主品牌会怎么样?我们老担心自主品牌发展了,可能会浪费很多资源,但是我们没有想另外一个资源,如果不支持自主品牌发展,没有自主品牌的中国,或者在一些关键产业没有自主品牌的中国,这个国家的未来会怎么样?我完全同意大家的观点,支持自主品牌会浪费很多钱,但是我认为这也是我们这个国家在某个特定历史发展阶段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们有自主品牌可能浪费一些钱,是付一时的代价,如果没有自主品牌,像汽车这种产业我们要付几百年的代价。我们即使有市场份额也没有利润,利润全部被人家拿走。我们就是一个一流的生产大国,但是我们是二流的国力的国家,不会在国力上有根本性突破。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假设确确实实有一批企业家素质很差,品质很糟糕,就是为了升官发财,为了追求短期效益乱用自主品牌提供的资金,即使我们要付出这种代价,我的观点也必须要付出。我们在做二等国民和冒着风险付出代价有可能成为一等国民之间,我们面临这样选择的时候,哪怕付出代价要成为一等国家的战略,这就是所谓的战略意义。战略意味着你要牺牲,你要付出代价,某些情况下要承受战略本身带来的危害和损失。如果这种决心没有的话,自主创新肯定是一句空话。
(责任编辑:余建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