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汽车杂志主编贾可:要不要自主品牌的问题实际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大家如果还谈要不要自主品牌已经很过时了,我们怎么做自主品牌,把它做起来?国家政策上对外资、合资和本土企业有不同的政策,现在到了破除的时候,但是并不因此说否认以前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合资带来对中国汽车工业的促进。 现在国家政策应该怎么调整?国家本土汽车制造公司的政策扶持某种程度不是面向整个本土汽车产业群,而是针对一两个重点的公司在进行扶持,有这种趋势。有没有可能类似于韩国的扶持?韩国政府扶持是财团控制,某种程度上不是国有企业。中国国内本土制造商有国有企业,也有所谓的民营企业,国家的政策到底是怎么样的?
我们要做自主品牌,现在很多企业参与进来,所谓浪费不浪费,市场竞争下来也不构成问题。十个自主品牌在做,大家希望有一两个起来,这一两个怎么起来?丰田当时创造GPI的方式慢慢做起来,包括韩国也有自己的一些方式。如果举国家财力能做起来,也不见得能做起来,关键是企业自己的基因。江淮的基本功做得比较扎实,左总怎么样有决心把企业做大做强?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才真正叫自主品牌。
左延安:很多客户包括关心江淮的朋友很关心的问题。我在企业内部经常讲要正确认知我们所处的环境,做战略更要加强对环境的分析,这是非常重要的概念。现在处在工业时代,已经不像西方工业化了,我们恰恰处在工业化、信息化、网络化并存的时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十年前五年前不能做,没有能力做的事,现在有可能做成做好。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资源面向两个市场,拥有两种资源就成为可能,不出去不知道,一出去就知道了,到处是资源。最近我们研发的一些产品,实际上真正是整合全球资源,造世界车。
完全靠自己的资源慢慢去积累,想超越人家,肯定没有这个可能。也就是说,你必须学会寻找、发现、整合、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资源。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概念。这种情况下把研发的成本、研发的费用、研发的成功率不断提高,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风险。过去开发动力总成没有三年是不行的,现在运用全球资源,不是我自己做,选世界上一流的做动力总成的研究院所一起合作就完了。集成创新的理念,用流程、完全、技术这样一些指导思想做创新。再运用信息化、网络化的手段,比如大型软件,发动机、零部件可以在计算机里面设计没有问题,可以在计算机里面装配,可以在计算机里面试车,差不多的时候再去做设置。这个费用大大下降,周期大大缩短。如果不行的话,再在计算机里面做模拟,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联合开发,利用网络技术,一个在奥地利,一个在合肥,可以实时推进项目管理。基于这些条件我们做自主创新做研发,事实上和大家担心的情况应该说还是有一些差异的。一个研发十亿美金,如果是十亿美金的话,中国一个企业都做不了,在现有的技术基础和国际一流的研发资源结合起来,而且在研发过程当中我们做一个非常好的分工。样车阶段是我的,硬件是我的。技术相对密集,它做了几十年的研发,这个是你的,我们俩有一个合作。整个流程管理我们一起来,我们是深度介入。国外开发一个车型用了很多钱,我觉得做得好不需要那么多钱,开发效果会更好,又出了产品,又练了队伍,而且降低费用。
我从意大利回来,我跟合作对象讲,我们能不能创作一个合作的典范,成为一个策略伙伴,你发挥你的优势,我发挥我的优势。江淮产品实现能力是很强的,研究院所看过之后,你只要把东西搞出来,江淮就能做得好,就能卖得出去。我想在国内开了很多花,最后不结果的话,对于研究所在中国市场的信誉是会产生极大的伤害。他非常认同,我们两个只要合作的话,能不能开发的项目以最低的成本,你也赚钱我也得利,出了成果之后后面还是你的。我们的交易成本就非常低,不要全球招标,我们两个长期合作。
这种情况下,产品开发成功率一定会是很高的,毕竟做了这么多年的商用车,尤其是做了瑞风商务车,独立悬架,四驱。通过引进、消化、再创新,加强国外资源的整合,在研发链条上进行合理分工,建立一个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我相信新的乘用车领域,江淮是非常有信心的。
(责任编辑:余建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