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老总左延安
参考消息汽车版主编张齐:改革开放前汽车是一个垄断的行业,但是有国家的支持。如果国家通过政策层面支持,会不会重新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最后增加了几个国有的汽车集团?实际江淮、奇瑞、吉利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做起来不是靠政府支持,而是靠上下的团结一致、准确的定位。
国家对合资品牌实行政策扶持,江淮、奇瑞、吉利是一些典范,其它企业的所谓自主品牌的模式多种多样,有的直接收购国外的资金和技术,也有的是买断国外一个车型的技术,我来换标。 包括中小企业低端的复制、拼凑、仿造,也叫自主品牌。您能不能介绍一下,需不需要建立一个自主品牌的标准?如果没有选择性的话,等于没有扶持。
左延安:所谓倡导自主创新的话,应该说是在市场竞争的前提大背景下讲这个事情,如果不讲市场化,不讲竞争,单纯讲政府支持自主品牌的话就不好说了。汽车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产品政府不报销了,只靠市场去卖,这是一个基本前提。为什么要政府层面支持?因为汽车产业是一个技术高度密集、资金高度密集的产业,要知识要资本。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家支持搞自主研发,实际上是希望支持那些在研发过程当中不断积累知识资产,如果每一个品牌进来,或者兼并一个企业以后通过它来弥补你的自主研发不足的话,只要能够对你的企业集团形成无形资产积累的话,这些都无可厚非。
江淮就是要通过培育自主创新的能力,形成知识积累。从研发体系建设来讲,要有清晰的理念,要有非常合理的硬件投入,要有一支能够适应我们市场竞争以顾客为导向,国内产学研为主的研发体系,这个体系源源不断为企业提供在市场上有竞争能力的产品,同时可以积累研发资源,培养一支非常优秀的研发队伍,这是最重要的。
大家讲知识产权,有的有产权无知识,有知识有产权才是完整的自主创新。一定是有一个学习的过程,你前面没做过,人家做过了,人家知道怎么做。一个是学习,一个是合作当中学习。只要能够形成无形资产的积累的话,形式不是太重要。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有些企业在韩国建立了企业,在那个地方如果有研发中心,可以针对全球化的市场来研发产品,我觉得也是无可厚非的,也是一条路。我们全中资这样一个企业,可能要走一条渐进式的积累无形资产的过程。
是不是国家只支持某一类的企业?这个倾向你们都看到了,作为我来讲我的心态是很平和的。首先国家从上到下意识到要做自主品牌,尤其是让外资品牌长期割据国内的汽车市场的话,我们支持国内的自主品牌,不管支持谁,中资品牌、自主品牌,我们感到这一个非常好的信号,开了一枝梅花,春天到了,给我这样一种感觉。虽然我们是别的花,不是梅花,但是信号出来了。
(责任编辑:余建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