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旭:国家整个支持的政策过去是放到传统计划经济的背景之下考量,所以支持政策方面变化还有一些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对国家投入的资产管理方面,可能还有一些需要完善进步的地方。 但是我可以断言这次国家支持自主品牌的发展,不会造成三大汽车集团越保护越落后,越保护越退步的情况。
过去不让别人进入,现在外资整个市场格局已经形成。国家计委管理也在提高和发展,大家都觉得干预能带来可怕的结果。我们用外汇储备32400亿人民币置换了四大银行不良资产,把改革开放20年积累的家底相当一块押进去了,要不要干预银行?是不是要任由四大银行自己破产倒闭,完全不介入,让外资银行全部到中国把四大银行干死?不可能。人人知道这样放任竞争带来的可怕后果,所以银行上我们做了一个重大的国家投入安排。银行是产业,汽车在国家经济当中的位置并不比银行差,它带来更多的就业。某种程度的产业干预可能实际上是必须的,国外也在这么做,只不过大家不说而已。
国家支持恐怕是必须的,国家支持的管理和要不要国家支持是两回事。国家支持可能管理不好带来很多问题,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假设我们的政府一定很腐败一定很差,一定管理得很糟糕。这也是没有任何论证的前提和假设。而且现在国家的政策有很多办法,下一阶段我们通过选择项目的支持,美国政府对大学的补贴,对技术研究的补贴是巨大的,是针对项目,不是针对企业的。我们可不可以把汽车行业一些影响汽车发展和利用的关键技术列成国家项目,由企业投资和政府共同开发。企业可以从市场角度出选一些项目,如果没有意义的项目国家可以不投,避免政府少数人士进行决策带来的风险,这个完全可以做得到,只不过我们愿不愿意这样去做。
国家在支持政策和支持政策所配套的相关资源使用方面,应该做一个大的创新。另外坚持所谓的投资决策的民主化,我们有过成功的经验,不都是倒霉失败的,我们也做过两弹一星。那些知识分子凭自己的良心觉悟把资金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效益,目前的情况下完全靠良心操作是不现实的,应该靠国家政策扶持,而不是依靠政治体制,或者管理手段太落后了,不搞产业扶持,这是不对的。
市场经济体制了,怎么还能扶持呢?其实我们仔细看看全球经济发展历史,基本分成四个阶段。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当中有一个初步发展阶段,有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有一个赶超阶段,有一个成熟阶段,不同阶段国家的扶持力度政策是不一样的。即使在成熟发达国家在今天的美国和日本同样有国家干预和产业支持非常明显的政策。左总现在也在这么尝试,已经引进国外资本,开始向引进国外智力,引进国外知识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国家支持可能会带来新一轮的浪费或者损失,但是我们现在是不是因为有损失就不要了呢?也不现实。如果完全不要国家支持或者扶持的话,完全办一个纯粹市场经济决策的话,最后就是二流国家。战后真正赶超战略,完成国家由二流国家向一流国家飞跃的国家,无一例外实行国家支持性、干预性的产业政策。凡是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没有完全靠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带有政府干预背景。坦白讲没有政府干预这个国家是没有前途和希望的,但是盲目政府干预也没有前途,要寻求科学的合理的平衡。
(责任编辑:余建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