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汽车版主编张齐:没有人否认政府干预的合理性,历史条件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如何在WTO的环境下运用政府干预的手段保证公平的竞争环境?
薛旭:这是中国经济学界和产业管理学界需要创新的重要领域。 我们取消国家经贸委之后,实际我们没有产业政策和产业管理单位,现在一大批行业协会,连一个正经的有一点点基础的经济学家的工资都付不出来。最近这段时间的政府改革把产业管理机构应该说是虚置化了,最后产业政策空洞化了。我们加入WTO了,但是新的规则之下,我们所有的手段看起来都是违法的,干脆不管了,让他们自己搞去算了,搞成了大家跟着沾光,搞不成就算了。有经济学家说根据过去的经验一搞肯定搞死或者搞坏,但是我们有一个前提必须看到,国家干预特别是国家支持的产业政策可能是中国某些关键性产业成为具有全球竞争能力必须的前提。
你没有国家的支持或者推动,没有全民的支持,你的弱势产业在目前完全开放的市场环境之下,很难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这种背景之下,我倒同意这个观点,我们怎么创新。学术界也要走自主创新的路子,结合中国的国情研究在WTO背景之下,怎么支持中国本土产业的发展。建议国家设立公开招标项目,把汽车产业拿出一批项目,而且是高水平的项目摆出来,欢迎外资企业参与,如果愿意把你的技术拿到中国来共同突破这个项目,中国求之不得,外资绝不会进来的。知识是获取额外利润的最基本手段,谁肯拿出来跟别人分享,肯定不会的。最后变成自主品牌的企业只要拿出钱来就可以共享这个知识产权,他们拿钱出来,国家补贴进去,共同管理和开发,同时可以共同聘请国外的专家和技术人才联合开发。
我们在市场方面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出口的汽车当中自主品牌占90%,国内的市场份额很可怜只占20%。这种巨大的反差说明自主品牌的市场空间很大,我们的技术能力基础比较差,国家应该重点补贴这些企业,可以采取相对公平开放的办法。把标准定在外资品牌不可能进入的背景之下,不是经济上不能进入,而是技术条件、技术保密和现有基础上不愿进入,不需要花这个钱。
上海通用电喷技术很成功,不需要再花这个钱。自主品牌没有这个技术,相对国家要补贴这个项目比买还要便宜,当然愿意参加。我们也可以产业补贴,移动拿出一百个亿来补贴,把移动和汽车厂合到一块儿。中国移动如果和江淮合到一块儿,江淮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们现在搞了很多煤炭赚了很多钱,完全可以把一些煤炭企业电厂跟汽车工业很好整合到一起。石油赚很多钱,我们可以想办法让大庆石油拿一部分钱出来跟江淮合作开发。一个成熟的国家不可能不消费,只不过消费我们自己生产的产品,还是消费别人生产的产品。一个民族要富一定要赚更多的钱,我们如果只制造不赚钱的话,长期来看无法维持,现在的繁荣是依靠消耗明天的资源和明天的健康而获得的短暂繁荣。我们这么多农民工没有医疗保险,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他到40岁还会维持这种状态吗?20年之后环境上的问题、身体上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最后谁管他们?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怎么体现?无法维持。
这次提绿色GDP,提自主创新,国家没有办法维持这种发展,所以必须自主创新。
(责任编辑:余建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