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前夕,应韩国现代汽车邀请去韩国试车。
这是记者第二次去韩国,由于此行仅仅是试一款车,便逗留时间较短,总计只有40余小时。但是就在这40余小时中,记者却至少有10余小时是在车上度过的,尤其是韩国首都首尔华灯初上时的路上行车,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就如同在车河中游泳。
首尔在去年还被称为汉城,据史料记载,在称汉城之前,此地就叫首尔。还有资料说,首尔是从新罗时候起就使用的名称,意思是“首都”。
首尔位于韩半岛中西部,韩民族的水源——汉江由东向西贯穿首尔城市中心,把整个首尔市划分为南北两部分。江北基本上是老城区,记者两年前到韩国时即住在老城区距东大门较近的韩国迎宾馆,当时恰有某国总理与中国记者同住一楼。印象中的老城区与中国北方城市很相似,相似得连城市“牛皮癣”的贴法都雷同,只是内容有别而已。
第一次的韩国行正因为住在老城区,就感觉与没有出国差不多,街上的行人真正穿韩服的并不多,且大多数青年男女的服饰就与中国青年男女穿的十分相似,长相又都与我们的同胞没啥区别,只要不说话,你说不准谁是外国人。但是第一次的最深印象还是与车有关,那就是满街的车,特别是东大门附近的车如长龙一般,但是都各行其道,听不见喇叭声。而江南则大多是新建筑,高楼大厦林立,势头很像香港,就连建筑风格也很像。这里的高档商场,娱乐场所也相对集中。此次韩国行我在著名的娱乐场所——华客山庄看到了一场演出,形式内容几乎就同在法国巴黎看的翻版,可以首尔的时尚一斑。江南的人群着装也明显比老城区人穿戴讲究,倒是让人真正看到了韩剧中表现的都市新人类。此次记者被安排在江南的一座五星级酒店,酒店后面就是国际会议大厦。入夜,从酒店楼上向下看,楼前马路上车灯连成两条长龙,一条由白色车前灯组成,一条则由红色车尾灯组成,车来车往,两条长龙几乎未曾断过。
下了楼,坐进车中融入车河时,记者开始近距离打量所乘韩国现代车的车前及左右行驶的车。嘿,几乎清一色的韩国车,其实这点之前也有过耳闻或目睹,但是真正行驶在其间,乃至10余个小时中你都难以发现几辆韩国制造以外的车,你还是不得不佩服,这样的民族精神。韩国现代汽车负责宣传的张先生用很熟练的汉语告诉记者:韩国人在买车方面很实在,他们不挑外型,只求实用,他们认为韩国车便宜又好用,因此即使有钱也不买进口车,甚至还有人认为买进口车,多少有点“叛国”或“丢人”。但是我最近却也听到也有韩国人极其羡慕中国的消费者,那就是买车大多买的是合资品牌,而这些合资品牌有的根本无法与进口的原版区别开来,尤其是那中国生产的宝马等车。
韩国首尔到底有多少车在路上行驶,就连张先生也说不清。韩国是一个在朝鲜半岛只占有不到一半土地的山地国家,人口4500万,但是有1/4的人口都拥挤在首尔,而在这些人中至少又有1/4的人在用车。因此在首尔的主要街道上车流不断也就不稀罕了。特别是行车高峰时,记者朝车前的车流望去,根本就看不到头。尽管首尔为了减少路上交通压力,已经在地下建了8条地铁线路,而且每条线路都会有30—40站。但路上的车还是那么的多,比记者在北京行车高峰时看到的车还多,也大大地超过了德国柏林、法国巴黎,可以说是记者目前去过的国家中,汽车保有量最多的一个城市。
但是让记者惊喜的是,在首尔行车,尽管路上车多,行车秩序却很好。“并线、转弯、起步、停车不打转向灯,行驶过程中随意乱停,从岔道突然强行驶出,开车不专心、打电话、抽烟、聊天,直行却占用转弯车道等红灯。”以及开车较劲,遇到其他车打转向灯而不让路或与行人抢路的现象几乎全无。车尽管多,但各行其道,车速有时也慢,但总是在动着。在中国遇到过堵车的车主都知道这么一句话,“不怕慢,就怕站”,即使是一个小小的碰擦,都可能堵上1~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而且那种小碰擦,几乎天天都可以看见。但是记者在首尔10余小时的行车经历,尽管有时行车十分缓慢,但却也未曾听到一声喇叭响,更很少看见警察,一切却又是那样的有序。我就奇怪俺们那儿车和这里的车都差不多(尤其是在中国的韩国车一天比一天多),但俺们那儿人和这儿的人咋就“差别”那么大呢?!
《汽车界》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