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高高举起了自主创新的大旗,但是,目前相关政策、体制、技术体系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却让企业在自主创新的实践中感到困惑。
目前,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尚不完善,措施也不配套,其结果是企业在自主创新上具体获得的政策支持少,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难以得到实质性提高
,无法形成系统竞争能力。 此外,有关汽车行业的发展政策政出多门,缺乏协调和延续性,往往使企业不知所措,影响企业技术发展方向。比如,目前国内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自主开发能力不足,如果一项政策出台前,没有对企业现有基础技术水平对政策实施的支撑能力、政策实施需要的准备时间和技术来源进行充分的评估、论证,就很容易导致企业一次次把满足新政策规定和新法规要求的希望寄托在跨国公司身上,依靠不断合资、引进或直接购买国外相关零部件保持其市场地位。
此外,缺乏帮助企业化解自主创新、自主开发风险的机制,没有完全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开发体系等,也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速度。
为此,建议有关部门把对自主创新的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一是将鼓励自主能力建设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加以明晰,进一步明确国家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导向,发挥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营造有利于激励企业通过自主品牌培育和自主开发实现迅速成长的政策环境。
二是为自主创新产品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生存空间,国家应在政府采购和出口退税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在价格、性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政府采购应优先选用自主创新品牌产品,并将其纳入施政考核内容。同时,积极扩大出口信贷、买方信贷等融资强度,优先保证自主创新产品的出口退税,支持自主创新产品同时面向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发展。
三是实施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财政政策。比如,建立自主开发基金,以无偿的方式用于支持具有共性关键技术的开发活动。对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企业给予减免税政策支持等。
此外,还要加快建立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和自主开发能力提高的技术发展和支持体系,建立鼓励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培育的考核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等。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