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汽车提示:在您选购进口车时,除了要仔细查看经销商的销售资质,还要仔细查看该车的附带资料,清楚了解该车的产地和指定销售国,一旦您买了走私或其他非正规渠道的车,可能会对今后车辆的保养、维修等方面带来诸多麻烦。
起因:一辆SLK230奔驰跑车的武汉车主5次维修新车,故障仍未排除,在与奔驰北京代表处和销售公司交涉未果后,车主当众怒砸奔驰。
经过:2000年12月19日,武汉森林野生动物园从北京购买了一辆SLK230奔驰跑车,新车使用没多长时间,汽车出现故障,电脑系统紊乱,警示灯长亮,方向机漏机油。车主将车送至北京修理好后不久,同样的故障再次出现,并且伴随出现动力不足。在反复修理5次后,2001年12月19日,因故障问题仍没有解决,车主在一年的保修期限前,向奔驰公司提出退车。
对此,奔驰公司客户服务部在2001年12月20日的回函中称:希望在此强调汽油中存有杂质而影响车辆的动作的问题,由于车辆的问题为外在因素所致,因此不能答允贵司提出的退车要求。提出“延长油缸及油喉服务至2002年1月31日。”
在退车要求反复交涉无果后,12月26日,武汉森林野生动物园以木棒、铁锤怒砸奔驰轿车,车前的大灯和风挡玻璃被全部砸碎,此次砸车被全国媒体报道后一时成为风头无两的热门话题。
12月27日,奔驰公司在砸奔事件第二天发表声明,“我们对客户选择不接受我们对他们的帮助而深表遗憾……对有关人士在这件事上所采取的极端的、没有必要的行为深表遗憾。”
2002年1月8日奔驰再次表示,“我们对这一非理性的而且无意义的举动表示谴责。”
1月10日下午,武汉野生动物园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奔驰的声明表明态度。指出砸车的行为是一名中国消费者对奔驰公司不负责任态度的一种抗议。
1月17日,奔驰要求“武汉野生动物园就所采取的不必要且侵害我公司的权益的行为”出具一份公开道歉函,要求这份声明须发至所有报道过此事的媒体。实际上,因为其在此次事件中强硬傲慢的抵触态度,此时的奔驰已经成为了全国媒体和消费者纷纷声讨的众矢之的
3月8日,由于奔驰公司仍对砸车事件持强硬态度,另一位北京奔驰车主将自己的白色奔驰车开至武汉野生动物园,当众开砸,以示对“砸奔”车主的声援。全国“反奔驰”舆论浪潮发展到了顶峰。
结果:2002年3月15日,在消费者权益日当天,奔驰公司与武汉森林野生动物园达成和解协议并发表了联合新闻公告:梅赛德斯奔驰对汽车燃油系统进行彻底清洗,使之恢复至原厂标准;在此之后,武汉野生动物园将进行为期一年的路试以确认车辆始终保持良好状态。
2002月25日,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麦基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与客户沟通缺乏技巧”。4月28日,武汉野生动物园总经理王笙从奔驰公司武汉经销商手中领回了修饰一新的奔驰跑车。
教训:奔驰公司因此事成为2002年中国跨国汽车公司中最大的输家,并在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遭受此事的负面影响。由于对一起消费者投诉的不当处理,致使只留存于极少数用户中的义愤变成了整个消费者群体的义愤和反感,并使以往鲜为人知的(也是并不严重的)的质量和服务的缺陷被极度放大;而蹩脚的公关技巧和备受非议的法律应对,又使它高贵豪华的形象在中国人心目变成了“傲慢自大”、“店大欺客”的深刻印记。
三菱帕杰罗被禁
起因:2000年9月15日,宁夏司机黄国庆发现三菱帕杰罗V31越野车在正常行驶中制动突然失效。
于是维权意识很强的黄国庆开始向三菱公司讨要“说法”。
经过:继宁夏出现帕杰罗V31制动失效后,云南地区V33越野车制动失效事故也浮出水面,几件相同事故惊动国家检验检疫局,“帕杰罗”三个字开始频繁见诸国内媒体。
2000年9月29日,三菱公司接到国家检验检疫局的通知,着手对其产品进行质量检验。
2001年2月8日,国家检验检疫局发布通知停止对三菱帕杰罗V31、V33的进口。通知声明,经检验认定,日本三菱帕杰罗(PAJERO)V31、V33越野车设计不当,固定在后车轴上的制动油管和固定在车身上的制动感载阀在行驶中碰撞和磨擦,从而导致制动油管磨损穿孔、制动液外漏造成制动失效。为确保人身安全,自公告之日起吊销日本三菱帕杰罗(PAJERO)V31、V33越野车的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证书,禁止其进口,并停止使用未经检修并更换改进设计的制动油管的日本三菱帕杰罗(PAJERO)V31、V33越野车。
此前一直拒绝道歉和补救行动的三菱公司在车辆被禁售后回过神来,于2001年2月12日对外公开道歉,宣布召回帕杰罗V31、V33两款车,在中国消费者协会提出五点意见后,日本三菱汽车有关负责人又通过中消协再次向中国消费者致歉。
2月15日,日本三菱公司宣布,他们将收回全球150万辆有潜在问题的汽车,但我国境内的7.2万辆帕杰罗V31和V33越野车不在此列。3天后,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就旧款帕杰罗在中国媒体上刊出了中国第一例汽车召回广告。这是中国的普通老百姓第一次在国内听说并切身感受到了“召回”两个字的真实意义。
2月23日,三菱汽车驻北京办事处决定,将依据中国的法规,对中国用户提出的报告尽快进行彻底调查;对因此而起的事故按照中国的法律给予补偿。对所有问题车实施无偿召回检修,并从检修日、起对检修部位重新计算保修期。
结果:2001年2月28日,三菱公司递交给中国消费者协会《三菱汽车公司在中国召回 ———对消费者的赔偿方案》并于次日对外公布,3月5日,三菱公司就帕杰罗检修作出七项新承诺。在此后的近两年时间里,三菱在中国官司不断,形象损毁的同时,销售业绩一落千丈,至今尚未恢复元气。 同时,此事件直接促进了中国汽车产品召回法规的提前出台,2002年10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草案》。2004年3月1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制定颁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并于当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
教训:假若早在2000年9月,宁夏V31越野车出事故之初,日本三菱能够足够重视,并迅速以积极负责的态度查明情况,坦率承认设计瑕疵,并尽早出台相应维修和召回措施,相信不至于后来陷入如此被动之局,遭受几乎在华灭顶之灾。
奥克斯退市
起因:2005年2月,在高调挺进汽车市场一年后,空调巨子奥克斯突然宣布退出汽车业,全国2000名奥克斯车主成了没有零配件和维修厂的遗弃孤儿。
经过:2003年,奥克斯与沈阳农机集团达成协议,出资4000万元收购双马汽车95%的股权,从而获得了SUV和皮卡等车种的生产许可。当年10月,沈阳奥克斯汽车有限公司成立,11月便推出了样车。
2004年2月24日,奥克斯在北京中南海宣布:计划投入80亿元资金,最终实现45万辆的年产能,进入汽车业。奥克斯的具体造车计划是:2004年2月至2005年6月,一期投入20亿资金,目标是10万辆设计产能;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二期投入25亿,增加15万辆设计产能;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三期投入35亿,再次扩充20万辆设计产能。
与此同时,奥克斯还推出了两款汽车,一款是SUV“原动力”,一款是双排座轿卡“瑞途”,并将这两款车的当年销售目标锁定在了2万辆。
然而,事与愿违。中低端SUV市场在2003年迅速膨胀后,进入者无数,价格战远比预料的激烈,奥克斯不得不两次降价,降幅近2万元。但尽管如此,奥克斯SUV2004年全年也只销售了2000辆,与原定计划相去甚远。
2005年3月23日,奥克斯集团黯然宣布退出汽车行业。在宣布退出时,奥克斯新闻发言人表示:“奥克斯花4000万元做了场汽车梦”。
然而与奥克斯同时“做梦”的还有53家经销商和2000名车主,一夜间失去维修服务保障的消费者愤起向奥克斯讨要说法,全国媒体以排山倒海之势开始对奥克斯展开口诛笔伐。
结果:迫于压力,奥克斯宣布将为2010辆奥克斯汽车继续2年5万公里的三包服务,重新履行同全国75家维修服务站为期2年的合同,并以500万元为此埋单。中国汽车界也由此引发一场汽车企业退市制度如何健全的大讨论。
教训:在2003年中国汽车井喷时,看中汽车业这块肥肉而半路出家杀入汽车圈的企业大有人在。奥克斯的黯然退出无疑给这群机会主义者敲响了警钟。在汽车行业,除了丰厚的利润,背后还有市场的风险,以及对消费者和社会的责任。奥克斯退市让中国汽车投资过热风潮开始平复,更让汽车消费者擦亮了自己的眼睛。 (责任编辑:赵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