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问题车的烦恼
价值百万元人民币的奔驰、宝马固然是受人追捧。养一辆百万豪车其中的酸甜苦辣,它的车主体会最深刻。即使再贵再豪华的车也无法保证其质量就是完善无暇,但遇到问题车,车主的权益是否能得到足够的、及时的保护是消费者关心的重点。 在问题车面前,法律途径的效率是否能让消费者满意?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买到“问题车”的车主维权之路多数是相当曲折与结果难料,特别是一些海外跨国大企业生产的“问题车”。
案例回放
陈先生花费190余万元购进德国某品牌顶级轿车一辆,行驶数月中因为机械故障频发,送修次数达数十次之多,该车故障仍无法彻底修复。陈先生要求解决此问题,但他得到的答复是:如果退车的话,需要折旧处理,折旧后的价格为90余万元;另外可以选择免费换发动机。这种处理结果对于陈先生而言:一方面,新发动机需要进口发动机,这段周期相对较长;另一方面,如果折旧退车的话损失非常大。当他运用法律途径保护自己权益的时候,亦是陷入遥遥无期的等待之中。
律师观点
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的吴东律师对于诸类的诉讼的看法是:“要做为长期斗争的准备。”其中原因有二:一,诉讼期长。生产豪华车的公司基本都是跨国企业它可以运用它特别的权力延长开庭时间。比如,对代理律师资格进行审核就能将开庭时间延长两周。再加上故障技术鉴定等诸多环节,都在无形的延长最终裁决的时间。对于此类诉讼要有个结果需要等个“一年半载”。二,最终结果难料。对于问题车的维修记录,维修过程都是修理厂掌握,而修理厂、代理经销商和生产厂商属于利益共同体。消费者因为自身的局限性,很难及时完整地取证。
低效处理让人无奈
在笔者的采访中接触到一个案例,问题车是英国某品牌的豪华车,但代理经销商解决问题的方案距离消费者的诉求差异太大。在诉诸法律时,代理经销商亦承认车辆存在诸多问题,但代理经销商的态度就是它不可能单独为此“埋单”。于是把海外的生产商告上法庭,但去年开庭,至今大半年已过仍无结果。
如果法律途径周期过长的话,消费者很可能被迫接受代理经销商的解决方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无庸质疑的,但在解决问题车维权这个问题时,法律途径的低效率也应当属于是对消费者的不平等。法律诉讼的低效是对“问题车”车主更深层次的伤害。呼唤已久的汽车三包法如果能在今年出台那将是一个大喜事。快刀斩乱麻地先解决消费者的合理要求,别把代理经销商与生产厂商之间的推诿让消费者来承担。 (责任编辑:刘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