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15”,都是汽车厂家和经销商最为头痛的时候,今年也不例外。早在3月初,媒体就将火力对准厂家和经销商,痛批车市种种黑幕,大有痛打落水狗之势;一些维权无门的消费者则早已摩拳擦掌,“砸车”、“示威”之举如箭在弦;而厂家、经销商负责人正忙着“低声下气”地给媒体记者打电话,请求“笔下留情”……
这样的“大戏”每年都会定时上演,参与各方也乐此不疲,以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法门。 而现实的情况却是,“3·15”一过,地球照转,该怎样还是怎样。时间久了,参与各方便都失去了兴趣,“3·15”也就成了一道应景的“例牌菜”。
有人说,造成中国车市种种黑幕的一切渊薮,就在于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善,这句话“相当的”正确,放之四海而皆准,因为不光汽车行业,所有的行业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所以,媒体、消费者每年都在抱怨“汽车三包”政策迟迟不出台,厂家、经销商们更是抱怨:“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什么没有商家权益保护法呢?”
法律当然是个好东西,它让一切市场行为都有规则可循,但谁都明白,法律法规体系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建成的。如果我们每年都在抱怨法律不健全,最终只能停留在打“口水仗”的层面上,于事并无补。再说,法律也不是万能的,再完美的法律也会存在漏洞,再完备的法律制度也会有管不着的盲区,纯粹寄希望于法律来解决车市的所有问题,不现实,也不太可能。
所以,中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说是切中了当今社会问题的关键,而和谐车市,正是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构建和谐车市,要求市场参与的各方,都要本着互谅、互让、互信的精神来协商解决存在的问题。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退一步,海阔天空”,车主和厂家、经销商并非天生就是死对头,只要大家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各让一步,很少有真正解决不了的问题。厂家、经销商对消费者的投诉不理不睬,态度恶劣,车主动不动就砸车、示威,这些都属于非理性的行为,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也不符合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
构建和谐车市,不仅仅是厂家、经销商或消费者某一方的责任,它需要各方参与共建。许多人总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和谐,却忘了自己对别人也要和谐,这其实是车市经常发生一些不和谐现象的主要原因。只有厂家、经销商、消费者都用和谐的精神来处理问题,和谐车市才有可能实现。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