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刚才李总说了卡车大赛的创立应该是由于一个是厂家的需求,另外一个是对卡车这种运动的了解,我想问在座的两位来自企业的嘉宾,像这样的一种运动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吴越俊:我们是从前年连续三年赞助了这项比赛,当时很多人都问我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样具体的好处,我们倒还不是出于商业目的,我们福田公司这几年的发展,从2001年以后我们一直占据中国卡车第一的位置,作为卡车第一我们就把国际化作为我们的一个发展方向。 但是卡车的国际化不仅仅是市场的国际化,我们的卡车文化也要跟国际接轨,我们想利用中国卡车文化的升级能跟国际接轨,赛事作为卡车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与我们企业的发展是比较吻合的。所以我们初衷是想推动中国卡车文化的进步,与国际接轨。
第二个想法,卡车是一个群众性的活动,群众的参与性非常强,这个就给我们建立了我们和我们用户沟通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第三个目的,卡车是一种竞技,汽车的各种性能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也提供展示我们产品技术性的平台。
这三年卡车大赛,每一年卡车大赛我们都是把我们最新技术的产品放在卡车大赛上,让我们的用户能认识我们这样的一个产品。
杨建军:我非常同意刚才吴总的一些观点。我觉得卡车大赛首先是使中国的卡车和国际上的汽车完全接轨,首先是文化的接轨,另外是企业、产品的接轨,还有推动整个卡车体育活动的一种接轨。
当然对企业我想基于有利的方面,举办大赛也是非常显而易见的。
从刚才李先生介绍第一届,2003年第一届,当时李总找到我们,我们就非常快的达成了共识。而且从2003年第一届到现在为止对企业的发展,从企业的业绩可以说,在育柴使更多的用户了解了育柴的产品,增强了育柴的知名度,而且在销售收入方面都非常迅猛的递增。
上柴跟福田、欧康配套,通过上柴的产品通过福田平台,也借助卡车大赛的媒体使更多的用户了解的上柴,以及了解了福田。
主持人:据我所知中国卡车大赛至今已经办的4届,现在我想请主办方的李总谈谈这四届比赛都有哪些花絮或者有什么感受给大家介绍一下?
李上雄:我想我们在创办第一届卡车大赛的时候,当初我们心情觉得说大家有人参加吗、有人喜欢吗?因为这以前大家都是玩小车的,这种大车有人爱玩吗?我们非常害怕到一个地方去没有人参加怎么办。所以第一届我们卡车大赛没有报名费,在所有的国家包括中国参加汽车比赛都是有报名的费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怕没有人来。但是意外的是,从第一届开始报名就很踊跃。
第二届,我们当时觉得我们是不是试着收点报名费,报名费是不是会有人不来呢?如果有人不来我们就不收了,但是第二届还是有人来。第二届除了男车手以外也有女车手参加,好比在成都有女子组成的车队参加的第一个比赛就是我们的卡车大赛,网上有成都有很多漂亮的女孩开我们卡车的图片。在上海,也是跟福田、上柴合作,除了中国女孩子还有外国的女孩子参加。
第三届,我们当时提出来中国的卡车大赛应该跟国际接轨,当时很多人跟我们说你们这个卡车大赛办了几年就能跟国际接轨,外国人能感兴趣?当时说句实话,我们也不知道外国的卡车大赛、汽车运动是什么样子,但是我们提出要跟国际接轨,这是在中国的赛事里面没有的,这么短的时间,第三年就跟国际接轨,我们既然提出了这个目标就想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通过跟欧洲卡车大赛联系,发现人家对我们非常感兴趣,人家觉得我们这种形成跟他们很接近。这样的情况下第三届新闻发布会的时候,欧洲卡车大赛的嘉宾就到了中国,来了一个车队的队长。当我们第三届总决赛的时候来了一个欧洲卡车大赛的冠军,而且这个冠军来了以后跟媒体接触非常多,而且媒体对他非常感兴趣,同时他也跟我们车手做了现场的比赛,他比输了,当然我们不能说欧洲车手的水平比我们低,但是他在欧洲的赛事主要是场地赛为主,而我们是以竞技和技巧为主。他们在赛事的时候跟我们说没有这样这样转,因为场地不需要连续转弯360度调头怎么样的,所以他开完我们车以后也对中国的卡车比较赞赏。他觉得我们中国的卡车能够360度调头,这么灵活的操作,他感觉到很意外,他们的印象里面中国的卡车水平比较低的,他来了以后觉得真是不错。
我们去年不仅把他们请进来了,我们还走出去了,我们中国卡车大赛代表团,我们去了欧洲卡车大赛的最后一站总角色,我们亲自感受了一下欧洲的卡车大赛是什么样的概念,我们希望考察以后把他们先进的东西带过来。我们去十月份到欧洲和德国两个地方去考察了,考察以后收获非常大。
(责任编辑:王伟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