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的汽车市场,“自主创新”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关键词。作为国内三大汽车企业之一的上汽于不久前正式进军自主品牌,并将自主创新确定为其发展国际化自主品牌的重要战略。近日,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上汽股份总裁陈虹与部分媒体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站在二十年的积累上谋突破
通过20多年与大众、通用等国际汽车业大腕们的合资、合作,上汽在管理、技术、资金等各方面都积累了较为雄厚的实力。更为重要的是,这20年为上汽锻炼和积累了一大批令国内大多数同行艳羡的、覆盖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专业精英,而这些精英的专业知识与经验无疑将使上汽自主品牌的起点处于一个较高的成熟的层次。
但陈虹总裁并没有过多地强调这些优势,而是明确指出了上汽的不足之处:“要打造自己的国际化品牌,上汽还需要进一步的突破,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方面便是整车的集成能力,其次是动力总成系统,底盘系统,电子架构平台等几个系统的集成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好的零部件世界上都能买到,但开发产品的关键是怎样把零件变成部件,部件变成子系统,子系统变成整车,关键是集成问题。这几个方面必须要靠我们自己突破,这些方面依赖于别人是绝对行不通的。有了这些突破,我们才能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陈虹提到的整车集成能力,其实是目前国内汽车行业普遍的短板。上汽看到了问题的关键,并且决心很大。据陈虹介绍,在上汽的十一五计划中,将会在自主品牌方面投入超过百亿的资金,上汽汽车的初期投资为36.8亿元人民币,同时还投资18亿建立上汽工程研究院。
站在罗孚的基础上谋创新
据悉,上汽汽车成立后推出的第一款车将是“源于罗孚75,又高于罗孚75”的一款中高级车。谈到这个问题,陈虹毫不避讳的承认:“收购罗孚知识产权是我们打造自主品牌的重要技术基础之一”。同时,陈虹强调:“做自主品牌要遵守市场规律,要牢牢掌握住价值链的核心部分,并通过自主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罗孚是英国老牌汽车企业,其成熟的整车集成技术和发动机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领先的技术。上汽在05年,收购了罗孚75、25和罗孚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包括相关的各种专利技术与所有的数据与图纸。如果能够保持持续的生产,按照常规方式评估,这些知识产权价值几亿英镑。
不过,图纸与数据都是死的,关键是要把技术消化成自己的,并真正拥有在此基础上的后继研发能力。此时,上汽多年来积累的人才优势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为了进一步实现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上汽不仅出巨资建立上汽汽车工程研究院,同时还吸纳了原MG-Rover公司的研发核心专家团队,而设在英国的大型海外研发中心也将在今年建成。正是源于对自身后继研发能力的信心,上汽提出第一款车将“源于罗孚75,又高于罗孚75”。
对罗孚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加上上汽对韩国双龙的控股与整合,上汽为自主品牌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厚实的技术基础。拥有这些先进、成熟的主流产品平台和技术,使上汽可以绕开吉利、奇瑞从低端开始逐步走向中高端的传统做法,而是直接选择技术含量高、利润率大的中高端市场。
站在全球视野上谋定位
在谈话中,陈虹多次提到,中国的优势是低制造成本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低水平的制造,我们要进入到价值链的核心部分,否则产业不是自主的产业,企业也可以说不是一个自主的企业。”
陈虹先后分析了日本、韩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差异化道路,最后指出:“今后20年的发展,如果我们不能通过自主创新与差异化的发展思路,主动地找准自己的定位的话,就等着别人帮你定位吧。”
陈虹总结上汽的差异化发展思路包含两个方面。首先利用现有的成熟产品平台,通过集成创新和二次创新,保持技术上与世界水平的同步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成本优势,开拓出自己的市场空间。另外一方面是在前沿技术领域,争取新的突破,以争取在未来汽车产业格局中的领先位置,比如燃料电池技术。
此外,上汽自主品牌的市场规划方面也显现出其与众不同的、全球化视野的气概:国内、国外的销售网络同步构建,产品在07年要批量出口欧洲,最迟08年要重返英伦市场。上汽自主品牌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中国汽车领导品牌,成为全球汽车业来自中国、不可或缺的强势力量”。
记得科学家牛顿曾说,“如果我看到的比较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样,上汽自主品牌的建设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个高的起点。我们期望上汽自主品牌能够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能够看的更远,走的更顺利。
(责任编辑:李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