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06年以来,密集的汽车降价信息令消费者目不暇接。与往年厂家集中对旗下整车大幅降价这一单一手段略有不同的是,今年汽车降价有逐步“立体化”的趋势。
所谓汽车降价“立体化”,很重要的一点就体现在汽车降价不再局限于整车,而是逐步向零配件价格、售后服务价格蔓延。
一直以来,消费者、媒体和厂家的关注焦点都集中在整车价格的下降上。毕竟,整车价格决定了轿车进入家庭的门槛的高低。但是,随着拥有汽车的家庭越来越多,消费者逐步发现汽车维修、保养费用也不是小数目。尤其是不同品牌汽车零配件价格和售后服务价格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养车成本的高低。
例如,奇瑞汽车销售公司和备件公司日前在北京联合宣布,对包括常用配件、易损配件以及涉及车辆保险的零配件在内的8608种备件价格全线下调,平均降价幅度高达30.1%,最高降幅达62%。对拥有一辆奇瑞汽车的车主来说,这可能意味着车子保养时更换三滤所需的费用减少了,一旦出了交通事故,更换前保险杠、前大灯总成等零配件的花销也减少了。
业内曾经有人做过测算,如果把某品牌汽车厂家的新车拆成零件卖给消费者,赚取的利润要比出售整车可能还要高。而一些汽车厂家的4S店提供售后服务的“人工费”过高、零配件价格过高也屡被消费者指责。从这个角度分析,奇瑞把降价的大火“烧”到汽车售后市场,对消费者有利,对竞争对手的售后服务价格和零配件价格也将形成一定的压力。
汽车降价“立体化”的另外一个体现是“降价”的不再仅仅是上市一两年的老车型,一些新车的定价说明厂家选择了在定价时即提前“降价”的攻略。以18日在北京上市的华晨骏捷为例,最低款售价仅8.58万元,一款B级车上市就直接杀入了A级车的价格区间。而过去,包括华晨一些产品在内的类似车型选择的路线往往是高价上市,上市一段时间后再打着“回报消费者”等旗号大幅度降价。造成的后果是降价前买车的消费者像吃了苍蝇,对品牌的信任度受到损害。
记者认为,分析年初奇瑞A520、力帆520等自主品牌汽车上市定价的风格,这种“先发制人”“定价挤水”的思路均有一定程度的体现,与一些汽车生产厂家仍然把新车“吊起来卖”的定价风格形成了鲜明反差。
汽车降价“立体化”还体现在今年部分中高级轿车猛增高档、关键配置上。例如,18日东风雪铁龙凯旋的预订价格在北京揭晓,三款车型售价分别为20.88万元、19.28万元和17.98万元。如果不看详细的配置列表,消费者可能会感觉这款排量为2.0升轿车的价格冲击力“仅此而已”。但实际上,凯旋装备了博世电子稳定系统(ESP)等30万元以上高档车才有的配置。严格说,这种用增加配置维持中高价格定位的“暗降”手段近几年并不少见。只不过仔细分析厂家增加的力求“打动”消费者的具体配置,已经开始由真皮坐椅、DVD、天窗等“皮毛配置”,向ESP、侧气囊、随动转向双氙气大灯、中央固定集控式方向盘等关系到消费者安全的重量级关键配置转换。这一方面体现了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逐步升级,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内消费者的汽车知识在不断丰富,消费理念在逐步与汽车发达国家成熟的消费者接轨。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