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日产担心的雷诺主义,与去年雷诺担心的日产主义,完全被现在的戈恩主义所取代,一个全球化的雷诺正在雕凿之中
戈恩极度驾驭雷诺的时刻终于来临。
2006年2月9日,身肩日产公司CEO的法国雷诺公司总裁兼CEO卡洛斯·戈恩公布了雷诺汽车未来三年的经营计划,力促这家法国汽车公司成为欧洲最具盈利能力的汽车制造商。 与他7年前着手复兴日产一样,此次针对雷诺的计划,再次震惊了全球。
在为雷诺量身定做的计划中,戈恩再现了他作为炙手可热CEO的本色。未来的3年内,雷诺将在采购、产品研发、销售、行政等诸多领域削减成本。同时,雷诺还在产品、销售等方面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就戈恩与雷诺的渊源而言,这是他第二次正式为雷诺制定计划。比照成功拯救日产,戈恩针对雷诺的措施,不是完整的日产主义,不是排外的法国主义,而是一次完全的戈恩主义。
戈恩希望雷诺能成为一家全球性的汽车制造商,真正能走出法国或者说欧洲的园囿。在雷诺的新航向中,亚洲无疑是重点之一,这里不仅有韩国的雷诺三星,同时还有日本日产,两者之间的联合也将因此更加紧密。
双目标
2006年开局,戈恩迅即制定新年计划。可以说,他已经提前预测到了雷诺汽车即将面临的营运压力:产品销售不畅、市场占有率大幅下降、公司利润每况愈下。
根据法国汽车制造商协会公布的数据,2006年1月份,雷诺公司主打的梅甘娜系列轿车再次滞销,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6.1%,特别是在雷诺最重要的欧洲市场,其市场占有率仅为8.8%,同比下降了1个百分点。与日本、韩国、欧洲本土的汽车制造商相比,戈恩已经意识到雷诺汽车在2006年的营运将难以与去年持平,“今年公司的盈利将会低于去年的水平”,他说。
产品是公司生存的根本,戈恩在综合雷诺的情况后,制定了未来三年投放26款产品的计划。其中,改型车型和新产品各为13款(详见附表)。这是雷诺汽车近16年来,投放车型最多的年份,在1990~1998年代,雷诺每年仅有3款产品投放,在1998~2005年代,其投放产品的速度为4款/年。新计划中,雷诺汽车在2007~2009年(除去2006年投放的两种改款外)中的投放速度为8款/每年。这是雷诺汽车新的历史记录。
强大的产品支持,无疑会促进雷诺汽车的销量进一步扩大。来自雷诺汽车公司的消息,其在去年的销量首次历史性的达到253.3万辆。随着全球汽车技术的发展,到2009年的时候,雷诺的新车将不同程度的采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戈恩希望届时其销量能增加80万辆。
自2005年4月份出任雷诺公司总裁兼CEO后,戈恩用10个月的时间展开调查,以便能为这家法国企业制定出合适的策略,再创一个欧洲的日产奇迹。不同于以往他在米其林、日产的目标,戈恩希望不仅能提高赢利能力,同时还要扩大销售。在市场占有率和赢利之间,戈恩共同选择了这样的两个目标。
如此以来,戈恩必须全方位削减雷诺汽车公司的成本(详见表格),其中的重点在采购和制造成本。借助与日产汽车公司的合作,届时雷诺将削减14%的采购成本。这不仅需要雷诺调整自身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加强与日产汽车之间的协作。戈恩说,雷诺与日产之间的联盟,将因此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受全球汽车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发展,欧洲的汽车制造成本越来越高,据全球汽车组织的一项统计,欧洲汽车平均的单位制造成本在60美元左右,比北美高出20美元,是全球最高的地区,雷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基于此,戈恩欲在包括2006在内的4年内,削减12%的制造成本。去年,雷诺汽车公司的平均盈利在3.2%,在欧洲并不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加之2006年雷诺没有新产品推出,预计本年度的单位盈利能力下降0.7个百分点,仅为2.5%。
雷诺计划到2009年实现6%的盈利,要达成既定目标,再次考验戈恩的执行能力。
戈恩主义
确实,对戈恩而言,雷诺的中期经营目标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在他看来,“制定计划只占事情成功的5%,关键是要让这个计划能在运营中得以彻底的贯彻”。因此,这个让欧洲和北美的汽车制造商望而却步的计划,并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
在戈恩与雷诺的关系中,这并不是他第一次作出这样的抉择,围绕雷诺的各方力量也不是第一次面对“戈恩式”的计划。在其掌舵雷诺的时间内,这个横跨欧亚的汽车联盟,还会有更多带有戈恩色彩的举措。换言之,当年戈恩由雷诺加入日产,日产担心的雷诺主义,与戈恩掌舵雷诺,雷诺担心的日产主义,完全被戈恩主义所取代。
事情得以如此进行,原因有二:一是雷诺计划外力干扰少,一是戈恩主义已经得到认可。
在雷诺外部,戈恩的计划没有来自工会甚至是法国政府的反对,完全不同于大众、通用、福特的重构方式。即便法国政府虽然不同意减持雷诺的股份,但还是明确表示支持戈恩。
就戈恩而言,他的个人魅力已经得到认可。
10年前,即1996年,受汇率变化和竞争对手的挑战,雷诺再次亏损10亿美元。之前围绕雷诺破产或被卖出的阴云,再次笼罩这家公司。
此时,戈恩以副总裁的身份空降到雷诺,全面负责公司的运营。经过两个多月对公司管理层、工厂运营、经销商、海外子公司等走访,他制定了一个被冠以“火星人计划”的成本削减方案,要求雷诺在3年内削减200亿法郎的成本。
这在雷诺的历史上,是不可能的事情,置疑声骤起。即便连招聘戈恩加入雷诺的CEO路易·施威茨,都因此面临用人正确与否的压力。
2000年,雷诺上下发现,他们不仅成功削减200亿成本,而且实现数十亿美元盈利。一时间,戈恩成为英雄。
在雷诺与日产联姻后,又是戈恩将破产的日产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他因此享誉业界,包括通用、福特在内的汽车巨头纷纷向其伸出“橄榄枝”。戈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破冰者”。
从日产返回法国后,戈恩面对雷诺的困境,然后建立一个能协调公司运转的职能小组,制定出针对计划的细节方案,并由这个小组监督计划至实现。而其可行性已经检验。
1990年,戈恩所在的米其林收购了美国UG公司,希望借此进入北美市场。为使两家公司的整合顺利进行,戈恩将两家公司各个部门的优秀管理人员召集在一起,分析公司的难题,寻找综合解决问题的办法。事情的结果证明,这样解决问题的方式具有异常的优越性。这便是业界通称的跨职能小组(Cross Functional Team,以下简称CFT)。
如此之下,戈恩的新三年计划,具有了足够让内外充分信服的心理和现实基础,雷诺或将走上一段精彩的旅程。
全球化
在戈恩公布雷诺公司的新3年计划背后,是其跻身世界的远大目标。
2005年,雷诺和日产两家公司的合计销售达到613万辆(日产为360万辆,雷诺为253万辆),市场占有率合计达到9.8%(日产为5.74%,雷诺为4.04%)。如果事情进展顺利,戈恩希望能使雷诺-日产联盟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制造商,达到700万辆左右的年销量。
要达成这一目标,戈恩必须提高雷诺的竞争力,将它变成一家真正的跨国汽车公司,以全球市场为主要市场,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欧洲。
其实,此着是雷诺自从1980年代以来一直期望达到的目标。彼时,雷诺取得美国汽车公司46%的股份,希望借此进入北美市场,后因美国汽车公司持续亏速,被迫卖予克莱斯勒,才暂时中断了国际化之路。之后,与沃尔沃进行轿车合作谈判,再次失败。雷诺的国际化之路中断。
现在机会来了,戈恩需加快充分利用雷诺与日产现有的资源。
2月17日,戈恩重整与沃尔沃商用车的合作,他不仅没有卖掉雷诺持有的沃尔沃20.7%股份,而是在此基础上,展开了雷诺、日产、沃尔沃之间的合作。
2007年开始,由日产为雷诺商用车部门每年提供Cabstar 、Atlas系列卡车。这些卡车在日产西班牙的Avila工厂生产,并以雷诺的品牌进行销售,预计年销售量在1万辆。作为雷诺未来三年计划的另一重要部分,戈恩希望到2007年3月份,此合作能够使雷诺商用车赢利能提高8%,销售提高40%,达到43.4万辆。
在亚洲市场,雷诺希望借助日产在国际化道路上走的更远。而其在韩国的控股子公司将是一个重要的平台。
2006年,雷诺三星欲将销量提高到15万辆,提高26%的销量,而2005年这家韩国子公司的销量仅为11.9万辆。在操作中,双方在日产Almera/Sunny的基础上,对雷诺三星SM3及其他SM系列轿车进行改造,并冠以日产的品牌进行出口,期望出口量达到3万辆。将雷诺三星变成一个重要的出口基地。
同时,雷诺日产还将在巴西、中国、印度、中东等新兴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按照戈恩的说法,这对这些市场的计划,雷诺已经在与当地的合作伙伴进行商谈,不日将有明确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雷诺在中国落地之事,一直没有固定的说法。在雷诺新三年计划中,戈恩虽然表示将协助雷诺进入中国,但并没有公布具体的措施。
一种可行的方式是,在雷诺日产成为全球汽车制造商的前提下,借助在韩国的三星生产工厂和日产在中国的合资工厂,是雷诺进入中国最必然且经济的方式。只是按照中国的操作方式,其在中国的合作方,能否接受其平台和工厂运营共享的计划。这对戈恩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纵观戈恩的计划,雷诺除在2009年前,不会进入美国市场外,全球其他市场都必欲挣之。一个全球化的雷诺正在雕凿之中。
本文转自《新汽车》杂志,特别鸣谢! (责任编辑:刘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