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力决定未来
继奇瑞、吉利、华晨之后,国内自主品牌汽车营垒闯进又一匹“黑马”———从电池、电讯领域闯入汽车业的比亚迪。比亚迪一登台便身手不凡,其主打产品F3自去年9月在少数地区上市后,仅5个月中便已售出超过20000辆车。 在国家倡导自主品牌的主旋律下,F3的市场表现无疑给自主品牌汽车又加了一重砝码。
比亚迪F3排量为1.6升,价格跨越7.38万元到9.98万元区间,明显低于“新三样”10至12万元的价格范围,但又略高于一些经济型轿车6万元左右的价位。它以中级轿车的配置、经济型轿车的价格打入两个细分消费市场的空档,切入点选取得较为合适。而且,制造业“出生”的比亚迪显然更明白制造的真谛,其在品质控制和制造工艺上的“真功夫”,无疑也在支撑着F3这半年来的市场稳势。另外,作为整车核心表现的底盘及造型设计、车内空间及相关配置等方面,F3的得分也显然不低,并不逊色于同样以性价比优越而著称的“新三样”。
所谓自主品牌,核心的一点是要掌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在对自主知识产权的把握上,国内企业与日韩、欧美企业相比有先天不足,表现之一是对自主知识产权认识上整体淡薄,二是在研发资金和研发力量上投入不足。而比亚迪能够异军突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借助其在电讯制造业积累的研发力量,一开始便站在自主品牌由“制造”向“创造”转变的前列。从起始初,比亚迪汽车就专门设立研究部、设计部和技术部,将IT及电子零部件生产中的经验移植到汽车制造业,中央研究院数千名工程师组成的研发大军让比亚迪60%的生产设备实现了自主研发。同时,比亚迪每年仅专利规费就达300多万元,预计比亚迪2006年的专利申请量将达到1000件。这一战略的优势已逐渐体现出来,仅以作为汽车核心技术的模具来说,比亚迪是国内第一家独立完成轿车整车模具制造的生产企业,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汽车模具制造中心之一,深厚的研发实力使其能拿到诸如英国路虎等著名汽车企业的模具订单。可以预见,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2006年,整车价格的下降必然有赖于对于部件成本的控制,拥有自主产权及技术优势的比亚迪在这方面无疑更具竞争力。
但在比亚迪初战告捷之际,也必须指出一点:高额的订货量必须与高效销售渠道的铺垫和售后服务的完善为依托。比亚迪的研发实力与专业态度毋庸置疑,但毕竟隔行如隔山,与在中级轿车市场上打拼多年的日韩车系相比,比亚迪在这方面的经验还有待积累。比亚迪若想巩固市场,当务之急便需在全国范围内完善售后服务与建设成熟的销售渠道。另外,进入汽车行业就意味着是一场比拼耐力的马拉松比赛,一个车型开局好并不等于这个车型就成功了,即便单个车型成功了也不能说明一个汽车企业成功了。对于比亚迪这样的初生力量来说,能否通过一个成功的车型初步奠定一个优秀汽车企业的框架和格局,不被短期的市场成功冲昏头脑,才是真正的考验。毕竟,我们总希望看到,这个行业能多一些成熟稳健、灵动而又不乏耐性的企业,而耐性,将是一个汽车企业能行走多远的关键。
汽车市场的竞争犹如一场艰苦的越野赛,起跑速度快,未必能当冠军,耐力、策略缺一不可。新兵比亚迪能跑多远,这只有消费者才能裁定,时间方能证明。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