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认为具有产业引导作用的“新汽车消费税”出台在即,它是否能够影响厂商的产品规划,引起车价动荡,成为当下的又一热点话题。不言而喻的是,新汽车消费税对汽车产业的调控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不得不批评那种言过其实的说法。 因为新税的调整依据还是建立在现有的产品结构之上,微调的结果只是巩固这种格局,稳定市场,维护生产者既得利益,而不是故意搞乱。
不妨来分析一下六个税率不同的排量区间,会发现反映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带来的车价的升降变化不会很明显。
此次新税在排量的划分上采取了0.5L的单位递进法,是个值得注意的动向。1.5L以下意味着这是小排量汽车的界限,在这个区间内,税率为3%,1.0L以下的没有变化,1.0L以上则有了2%的降幅。这是新税唯一体现鼓励小排量的地方。纵观历年上市的新车型,1.6L似乎成了一个黄金排量,厂商趋之若鹜,即使是国外没有此等排量,到了国内也要“霸王硬上弓”,于是许多本来是1.5L以下的小型车升级到了1.6L以上。新税率的调整将让生产小型车的厂商获益,比如奇瑞、吉利、天津一汽,以及市场表现平平的南京菲亚特等。至于2%降幅范围内的车型是否会出现降价现象,我认为不要奢望。本来这一区间内的汽车价格就反复无常,老款降价,新款又上扬,还由于这是一个利润率较低的区间,加之国家鼓励,新税的出台不会带来明显的变化,即使价格有所下降,也不会形成普遍趋势,只能是个别厂商的个别车型象征性地表示一下。
2.0L以上汽车的税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上调,特别是在车型集中的2.0L-2.5L区间内,涨幅仅为1%,对于车价为20万元左右的车型来说,这个变化等于是毛毛雨。厂商能够得享上万的利润,不会在乎这千把块钱的附加成本。价格上涨之说有些危言耸听,新税的作用显然是让这些车型的价格更加坚挺,如果有人出头涨价,等于是往枪口上撞,招来的只能是骂声。虽然新汽车消费税对中高排量汽车增加了税收,但一定程度上却保护了它们,降低了竞争风险,使之继续高高在上,赚取丰厚的利润。毕竟此类车型的消费群体不是平头百姓,也不以小资派为主,而是所谓的成功人士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对价格不甚敏感。至少在新税正式实施之前,它们可以火上一把。
受新汽车消费税影响较大的车型应该是大排量的国产车和进口车,以及越野车。税率基数大,涨幅又大,会让大排量的乘用车价格顺势上调,这是必然。由于国内的越野车品质普遍不高,价格也上不去,加上用车环境不善,新税的出台可能会导致越野车走进冬天。来自越野车生产厂家的怨言说明了这一点。面对这样的不利变化,它们的对策显然不是求当前的利益,而是在越野车的整体性能和质量上进行一场变革,使之货真价实,改变产品低劣的印象。
总之,新汽车消费税征收环节在出厂之前,而不是消费者,着眼点是对产业进行优化,而非破坏,它所体现出来市场反应影响了了。作为生产厂家来说,不应该把所有的产品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而是要内部消化,切实为消费者着想,生产市场所需的适应社会消费水平的产品。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