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显现后果,发改委的具体调控方案半月后出台
昨天,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其中首次确认了我国汽车产能过剩现象,国家发改委将在半个月后出台具体的调整方案。
之前,发改委官员曾在不同公开场合表示:中国汽车产能过剩现象已经在产生。 但业界对此一直有争议。国务院昨日发布的通知出台,则意味着“盖棺定论”,一场汽车产业调整将不可避免。
汽车产能过剩下半年显现
《通知》指出,当前,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已经成为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问题。汽车、钢铁等行业产能已经出现明显过剩,但一些地方和企业仍在这些领域继续上新项目。目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不良后果已经显现:产品价格下跌,库存上升,企业利润增幅下降,亏损增加。
西南证券汽车分析师董建华称,2002年汽车出现井喷行情,汽车行业随即开始了新一轮产能扩张,到现在还没结束。据悉,我国去年汽车产能为800万辆,销售570万辆,产能利用率偏低。但是,正在建设和准备建设的产能已经超过现在的产能,达到1000万辆。“我国汽车产能超前了3—5年。”董建华称,按照汽车投资周期分析,汽车产能过剩的危机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显现出来。
已建企业不调整 清理在建项目
国务院提出了汽车结构调整的重点措施。据悉,此次调整基本上不涉及现有的在产汽车企业。主要将提高新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严控新上项目。比如,已产出样车的波导申领轿车目录的难度肯定就会比力帆申领时大得多。而力帆老总尹明善则表示:“目前国内汽车产业是自主品牌缺乏,而进口品牌过剩,国家肯定会严控新上项目的。”
同时,清理在建和拟建项目,对不符合国家规划、产业政策、供地政策、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依法停止建设。“这一点非常厉害。”一业内人士称,这让人想起2004年国务院查处铁本钢铁公司违规建设项目。一批政府官员和企业负责人受处理。
具体调整方案半月后出台
另外,新建整车企业和现有企业跨产品类别投资,除满足产业政策要求外,还要满足自主品牌、自主开发产品的条件;现有企业异地建厂,必须满足产销量达到批准产能80%以上。今后,汽车行业外企业跨行进入汽车会非常困难,汽车行业内的兼并重组将加快。
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陈斌昨日告诉记者,该文件是一个综合性的指导文件。发改委接下来将与地方政府以及发改委和汽车企业召开一个研讨会。随后,将会出台一个具体的调控方案。“大概会在半个月后出台。”
--新闻背景--
贾新光称是无效产能过剩
2月初,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字将汽车业卷入“过热产业”的“黑名单”边缘。
不过,对于这一判断,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持不同意见,他认为,对中国汽车业准确的描述应该是“无效产能过剩,有效产能不足”,而这一现状决定了在汽车项目审批上不能“一刀切”。贾新光认为,汽车产能过剩说的是几年以后的事,并非现在。通常,汽车产业的产能鉴定周期是5年,而以目前私人汽车的发展速度而言,汽车产能5年以后也未必过剩。相反,在2005年销量前十的企业中,除了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存在着暂时的产能过剩外,其他企业都存在着生产紧张的状况。
其说法得到一些企业的支持,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耀就曾表示,由于产能的紧张,奇瑞的老产品在近两个月以来,每个月欠下1000多台的订单无法满足市场。
--相关新闻--
前两月轿车同比增长8成
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1—2月份全国共生产轿车60.4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83.1%。
国家统计局称,1-2月份全国轿车生产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其中有两个特点引人注目,一是小排量轿车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增势迅猛。二是本土品牌迅速崛起,奇瑞、吉利、哈飞、比亚迪等本土品牌产销量增幅均实现翻番,轿车产销量前十大品牌中本土品牌已占三席。
汽车整车企业扭转了持续一年多的增产不增收的局面,1-2月份汽车整车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8.2%,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2倍。 (责任编辑:刘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