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等六部门明令各地3月底以前清理“限制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政策,但广州市的小排量车仍无“翻身”的迹象。广州市人大代表朱永平认为,以广州目前的道路承受能力来看,解禁小排量车势必引发塞车及污染加剧,因此他建议广州暂缓为小排量车解禁。 (《新快报》3月23日)作为人大代表,如此公开而鲜明地支持地方政府抵制国家六部门政策,的确让人感到有些吃惊。其实,朱永平代表的观点颇具代表性———很多地方之所以出台“限小”政策,之所以对国家六部门的解禁要求不执行,所持理由无外乎三个:一是影响城市形象;二是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三是小排量车并不环保。
诚然,目前的国产小排量车,其各项性能还不能令人满意,行驶速度较慢、较容易出故障、环保性能不好、尾气排放量较高等等。然而,国产小排量车自身的问题,看上去是各地出台“限小”政策的原因,实际上恰恰是各地推行“限小”政策的结果。正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对小排量车进行限制,抑制了消费者购买小排量车,导致小排量车销售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规模小、利润薄、积极性不高,也就使得他们不可能投入太多的财力、人力去开发、研制性能较高的小排量车,从而直接导致了目前国产小排量车的性能不能令人满意。
显然,将小排量车性能不高作为拒绝取消“限小”政策的理由,是将“因”与“果”颠倒了。如果我们继续对小排量车实行限制政策,那么国产小排量车的性能就不可能有大的提高,如此恶性循环,我们何时能盼到取消“限小”政策的那一天?为小排量车解禁要“暂缓”到何时?
实际上,以环保为名限制小排量车,其本身也有可质疑之处。尽管目前一些国产小排车的环保性能不是很好、尾气排放量不达标,但总体上依然要比大排量车的尾气排放量低,更节能、更环保。如果着眼于环保,那就应该像上海那样,以汽车尾气的实际排放量为标准,来确定某种车辆是否应该受到限制。况且,一些进口的小排量汽车,其环保性能非常好,却也被纳入了限制范围之内,这又是什么道理?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