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谢谢各位来宾,尊敬的各位汽车业的泰斗和老前辈们,也感谢今天赶来参加这次活动的各位朋友们,大家好!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各位尊贵的来宾: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理事长,张小虞先生。
原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现金融学会副会长,赵海宽先生。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付于武先生。
中国第一流节目主持人,阳光文化基金会的主席,杨澜女生。
阳光财经网络集团中国区总裁、财经时报总经理,王国胜先生。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先生。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韩雷先生。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葛松林先生。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蓝女华。
国资委苏桂峰先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副主任钱平凡先生。
国家信息中心资源部主任徐长明先生。
北京现代汽车公司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和谊先生。
华晨汽车副总裁赵福全先生。
克莱斯勒白霍福先生。
韩国万通公司驻中国的首席代表安成焕先生。
格林华纳中国区总裁沈辉石先生。
丰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徐勒女士。
交通银行驻京办主任冯红女士。
北京中关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辉先生。
清华大学教授宋健先生。
东风跃达起亚公关部部长王东明。
中国企业研究所所长郑超余。
北京汽车制造公司副总裁刘东利先生。
本次会议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创新金融的论坛,有一些主讲人。首先请付于武先生给我们会议致辞。
付于武: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在这万物复苏的美好春天,我们大家欢聚一堂,共同见证一个新的专业媒体《财经时报——汽车新财经》的诞生,在此我仅代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对各位同行、各位朋友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
正如各位所知,中国汽车工业近几年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经过几代汽车人的艰苦奋斗,和社会各界的关怀和帮助,中国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的生产大国,我们也坚信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会成为汽车的生产强国,随着中国汽车的进步和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国际汽车业在华竞争力度的逐步强化、国际间的兼并重组浪潮、全球的采购浪潮和新的投资浪潮,也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机遇和挑战面前,我国汽车工业投资能力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服务贸易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等问题逐步的凸现出来。
特别是以信贷、保险、投资等为代表的汽车金融领域的进步与发展,将直接拉动汽车产业的全面进步,为此从财经的角度对汽车产业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分析和探讨,将有助于汽车产业与相关领域的协调发展,也就是在上述背景下中国汽车工业学会与《财经时报》决定共同创办《汽车新财经》专版。
我代表主办房和出版方表示我们将充分发挥汽车工程和财经两个领域的专业特长,为通俗的语言解读复杂的汽车财经问题,使之成为国际和国内的汽车都是指南,使之成为推动汽车服务贸易体系建设的舆论工具,使之成为连接汽车企业与金融领域的桥梁和纽带,以多彩的汽车财经繁荣我国的汽车工业。最后,请允许我代表与会各界祝《汽车新财经》好运,同时也预祝与会的各位代表身体健康、合家快乐。
主持人:感谢付于武先生,刚才他赋予了《财经时报——汽车新财经》很重要的使命,我们在这里也表示坚决不辱使命。
说起汽车我有一件非常后悔的事情,1999年我的一个朋友是专门搞股票分析的,我们在聊天的时候我说你给我推荐几只股票吧,结果他给我推荐了三只股票,这三只股票我一看都是汽车股,其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上海汽车,后来我还跟他争论我说汽车有什么好买的嘛,汽车已经都是过时的东西,国外都非常成熟了,到时候到咱们国内之后跟家电差不多,你引进了人家的东西恰恰最后自己打的自己都没有利润了,我说这个东西长不了,不敢买。结果我真的错了,整个在十五期间中国的汽车股表现的非常非常亮丽,真是一涨再涨,每次涨我都心跳,越涨我就越不敢买,越不敢买就看着它越涨。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很后悔。
《财经时报》今天不能再错过这样一个机会了,我们也都知道整个十五期间中国的汽车业发生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从当时年产也不过就是100多万辆和销售一百多万辆的这样一个很小的行业,现在一举成为了中国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去年的资料显示中国的汽车已经销售到了600万量,产能已经达到了800万量,这是非常非常可观的庞大的行业。当然了汽车的产业链也非常非常长,能够拉动非常多的行业一起来成长。
但是我们也面临着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我们突然间在十一五之前发现中国的汽车市场虽然开放了,但是我们开放的市场并没有换来关键的技术,同时能源价格的上涨让我们意识到了一个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再有,可持续发展又要求我们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能够更加环保。所以这样三大压力构成了在今年,也就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我们中国的汽车业正在发生着一个重大的转变,我们现在就站在这个拐点上。我们希望《财经时报》,我们的《汽车新财经》能够和我们这样一个重大的变化跟随我们中国汽车业的转折、一个重新的上第二个台阶的过程当中,能够和它一起成长起来,能够见证这样一段历史。
我们今天整个的第一阶段就正式开始,叫“汽车·金融”,大家都知道,每个人要用力的时候用拳头,血液就得往拳头上跑,我要跑步血液就会往腿上跑,所以跑步的时候人会感到头晕,上肢缺血。实际上金融是什么呢?金融就是整个经济系统当中的血液,什么地方需要成长、什么地方需要快速的成长,那个地方就应该是资本聚集的地方,就应该有这样的血液流过去,整个金融系统实际上就像我们人体的这样一个血液循环系统,因此当我们整个的汽车行业要进入大的转变的过程当中,要上第二个台阶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讨论的是金融问题,我们首先应该看我们下一步的资本流如何才能够进一步的支持我们这个行业。
也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不仅创办了我们的《财经时报》的《汽车新财经》,同时我们也支撑了我们这样一个研讨会的重要背景。下面就有请我们第一位发言的嘉宾张小虞先生,有请。
张小虞:尊敬的杨澜女士、各位汽车行业的朋友、金融界的朋友、媒体的朋友,今天非常有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能和知名的媒体建立新的桥梁和纽带,刚才我们付于武常务副理事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在过去的大概差不多几个月的时间里面,我们多次的和《财经时报》的这些先生们沟通,前不久我也有一个简单的采访,已经登在了新的财经专刊里面。
下面我第一个所讲的是,这是一个带有远见卓识的事情。中国汽车工业要由制造大国开始向产业强国迈进的时候,汽车的服务贸易如果不能同步发展,这样一个宏伟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如何概括当前的汽车工业呢?因为大家都是搞财经方面的,我想报告几个数字。
按照去年年底的统计,我们的汽车工业产值已经超过了1万亿,增加值超过了2千亿,我们为国家创造的税收一个是直接创造的所得税、增值税6百亿左右,我们间接为大家创造的税收,一年大概1千亿左右。汽车工业直接从业人员将近2百万人,我们所能带动的相关产业的就业人员保守算是1200万人。汽车工业整个的资产已经达到1万个亿,我们直接汽车制造环节占地的面积超过4亿平方米,我们生产工厂的建筑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
在这样一个大的产业里面,刚才主持人已经谈到了,汽车工业曾经设想2010年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想这个目标应该讲已经基本实现。在这个框架下面,在汽车工业的新起点下面,作为汽车工业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或者客气讲叫带动,客观讲是相关产业对于汽车产业发展,在这种新的形式下面我想就下面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简单的分析:
第一,对汽车服务贸易手段的认识。大家知道,中国一开始是关贸总协定的谈判,后来是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在历时将近8年的谈判过程中,我们坚决地参与了这样一个事情。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共同地认为中国的汽车工业将是面临一个挑战大于机遇的产业,那个时候我们在研究产业对策的时候讲,我们很多产业是机遇大于挑战,叫A类产业。像我们的轻工、纺织,有一类产业就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挑战,那就包括我们一般的机械工业。汽车产业放在C类,就是挑战大于机遇的产业,这是说得客气一点,按照当时的很多经济界的人士讲,如果一旦我们加入世贸组织,过去高关税的保护和非关税措施的保护撤销以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将面临着崩溃的危险。我想世贸组织四年多、五年的时间过去了,中国的汽车工业并没有被国际竞争的浪潮所摧毁,反而我们越来越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不止是生产的部分,也是资本的部分,也是市场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我想第一个在认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时候,这种认识集中体现在我们第一个汽车汽车产业政策,就是1994年颁布的第一个汽车产业政策,在这个产业政策里面,最近在研究十一五规划里面,在这个产业政策里面只字没有提到汽车金融、汽车服务贸易,那个时候我们认为只要汽车工业自己做好了,我们这个产业就一定能够发展,一定能够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的挑战,所以那个时候只是简单提到鼓励多种渠道凑齐发展的基金,建立起企业的非银行的金融机构。简单地点到了,这是在十多年前了。
也谈到了,要遵照国际同行的模式建立起销售服务系统,就是服务贸易点到了,但是不叫服务贸易,叫建立一个国际同行的销售服务体系。
在WTO研究的对策中间,我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当时我讲了一句话,因为当时财政部给了我们一个课题,就是要量化的分析我们的关税降到什么水平上我们的非关税保护的措施到哪一年侧小,对汽车工业每一个具体的产品我们的承受能力。后来这个题目做得很大,我们当时只好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的同志们一起大家做了一个课题,后在这个课题研究的时候我感觉到,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的挑战,从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的角度讲可以用量化的分析。但是我们面临服务贸易这个领域,除了汽车制造以外所有围绕汽车销售和服务的所有金融手段,包括保险、包括租赁、包括物流等等,包括批发和分销,我们感觉到在那个方面存在的压力应该是纸的压力,因为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在2004年新的产业政策颁布的时候,就提到了要积极的发展汽车服务贸易,推动汽车消费、信用消费、消费信贷、非银行金融、租赁、储运、救援等等,完善汽车的保险制度,这是在2004年新的产业政策里面围绕着汽车所有服务贸易的手段,就点的非常清楚了。
在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中,我还记得第一笔针对汽车销售的是建设银行对一汽大众的按揭贷款,那时候大概是1996年,也就是中国汽车工业生孩子40周年的一年。今年应该算是生孩子的50年,但是2003年的时候咱们已经庆祝过50年,所以我讲2003年那个50年是从怀孕开始算的50年,就是从一汽的建设,奠基的时候算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讲从1996年开始第一笔按揭贷款,以至于几天以之后就停止了,一直到1998年、1999年又重新提出了这个目标,待会儿我们的金融专家可能也会回忆这样一个不平凡的过程。
过去不是说金融机构也好、银行也好,没有支持汽车产业的发展,不是的。汽车在它投资最巨大的阶段都是大量的靠银行的资金来支持它的建设和发展,以至于我们现在拥有了刚才讲的,1亿平方米的生产建筑面积,拥有了1万亿总的资产,大家看到我们现在越来越现代化的工厂。
我跟好多同行们讲,现在到国外参观的时候,没有必要再看他的工厂,全世界最现代化的汽车制造工厂、发动机厂、零部件厂,现在都在中国,这就是靠银行支持起来的。银行只是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里面把汽车产业的肚子撑大,产能巨大,没有在销售的环节、没有在消费的环节,在其他的相关服务贸易环节,支撑汽车工业的发展。
这是第一个方面,当然在这样一个汽车消费信贷出现老为一点高潮的时候很快就退潮了,我想这个留给咱们的金融专家们来讲。
第二个方面,展望面临未来的发展。简单地概括为,越来越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和越来越严峻的发展客观环境,越来越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大家都知道在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里面,把适应国家装备能力的制造业提到了格外高的位置里面,汽车装备业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在15年的规划纲要里面把汽车定位为重点领域优先发展的主题,当然这是要开发低能耗和新能源的汽车,在刚刚颁布的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里面提出了要全面提升汽车工业的水平的战略决策,应该讲从这个意义上汽车工业现在已经不是要不要搞多大的问题,而是要全面提升整个工业的水平,来适应国民经济在未来的五年、十年、十五年的发展。这个情况下中央明确提出了扩大内需、推动消费结构升级,起码四大领域里面有汽车,那就是住房、汽车、信息服务、旅游消费,以前还有一个教育,现在不把教育搁在消费领域里面了,因为教育不再搞产业化,而是作为全面普及的国家基本国策。尽管很多家庭为孩子的教育付出了大量的资金,但是不把它列为消费领域,不知道我这个分析得对不对,金融界的朋友们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
包括新农村的建设,我只讲一个数字,新农村的建设里面讲了很多文学语言的描述,但是起码要做到路要通、人通,大家讲信息要通、电话要通、电视要通,但是真正能把国家搞富的是路要通,就是说120万公里的农村道理在未来5年里面要得到改造和新建。
我前不久到山西去,山西明确提出来要“户户通”,国家谈的是村村通,他要做的就是户户通,就是每户门口都要通水泥路后面沥青的道路。这种情况下应该说越来越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今年的前面三个月我们乘用车的销售与前期相比也是二位数字的增长,很多企业是新产品忙不过来了,越来越落后的产品已经很少有人问津。
这种情况下我们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客观环境,就是大家感觉到的油又涨价了,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了。由于道路交通事故带来的人的伤亡人数还在增加,我想由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可能成了常见病、多发病,所以没有足够引起国家的重视。现在国家重视的是煤矿,我看了统计数字,但是我看交通死亡的人数更多,因为道路交通死亡判定的标准是48小时之内由于道路交通直接造成的死亡算死亡,如果过了48小时就算自己抵抗力不够,不算道路交通死亡里面。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未来里面汽车服务贸易领域应该有非常广阔的天地,那天我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的时候讲,我们大概汽车消费的贷款做到最高水平的时候大概是占汽车直接消费类产品里面的20%,国外大概正常的情况下每年汽车销售额的大概70%是靠金融机构来支撑的,我们刚刚达到了20%就出现了很多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该讲要达到国外的70%有极大的广阔的天地,我去年大概算了一下,如果汽车销售额按一万亿算的话,涉及到直接用于销售,就是商用车不算,就是大概5千多亿,5千多亿里边如果占据相当的支撑这样一个消费市场的发展是非常有意思的,还不算摩托车。
在这种情况下,同样的国外的公司、国外有远见的公司,经过中国人民银行的批准都陆陆续续的进来了,而这些公司都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所支撑的或者所合作的,或者用他的名称来定的,这几个公司他在全世界汽车份额里面,大概占了70%多的全世界6300万的市场份额,是由我们已经批准了,包括大众,包括丹尼克莱斯勒、包括丰田、包括通用,这些大的公司从跨国公司制造业角度讲占据全世界70%的份额,这是面临的强大的竞争对手。
第三,新的《汽车新财经》这样一个刊物应该引导所有的投资者向汽车产业链投资,服务贸易这是很值得投资的广阔领域,追溯到上游,为汽车提供原材料的工业、为汽车提供装备的工业、为汽车提供物流的这些产业,包括汽车的专业设计公司,包括专门对汽车产品进行认证检测的机构,这些都是在所有的汽车产业链上可以投资的机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想今天咱们这个会叫论坛也好,叫新的《汽车新财经》杂志的首发也好,将会提供越来越大的、越来越宽阔的领域,为所有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提供机遇的这些投资者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
刚才我们理事长讲提供一个桥梁和纽带,让中国的汽车工业、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能上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所能够得到的同样的销售。
主持人:衷心的感谢张小虞会长。
刚才张会长说中国的汽车金融贸易方面刚开始是从银行做的,后来起起落落几次。实际上银行不会玩这种东西,实际上大家也看到了中国的金融最近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就是整个中国银行业当中的信贷资产占比不断在降低,现在只有50%几,剩下大量的都是在其他的业务上周转这些资金,现在整个市场资金量非常非常大。但是中国的服务消费,就是消费金融做得非常非常差,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到底怎么玩儿,我想可能还得引进国外的经验才行,这个咱们自主创新可能创新不来,首先得先学学人家怎么化解风险。
下一位主讲的嘉宾是我们的赵海宽先生,有请。
赵海宽:我想讲的意思我认为汽车市场或者汽车工业的前景是非常好的。大家知道今年我们两会通过十一五规划里边明确提出来,今后我们还是要扩大内需,通过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主要通过消费需求扩大内需,然后推动经济发展。
大家知道我们中国推动经济发展主要靠三个力量,一个就是消费需求,一个是投资需求,一个是出口需求。
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们曾一度主要是通过投资需求来拉开经济发展,为此中央财经上安排了许多固定资产投资以后,还专门发债券,每年发1千亿、1千5亿的债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实施证明,通过扩大投资来拉动经济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因为最大的问题是满足人类的消费问题,最终的需求是消费需求。在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投资方面,我们如果增加消费需求的话,最后可能生产的东西就卖不出来,形成库存,甚至卖不出去,最终就不能推动经济发展。
所以十一五规划里面明确提出要适当控制投资,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我们最近几年在出口需求方面对我们中国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对外贸易发展很快。拿去年来说,增长23%,比例是很大的。现在对外需求还是要争取、还是要扩大的,但是也不能过分要求依靠出口。因为现在世界保护主义许多国家都是采取各种办法限制我们的产品出口,国际贸易摩擦很厉害,所以我们一方面也要争取多出口,但是也不能过分依靠出口带动经济发展,要看到局限性。所以国家今年明确决定重点要扩大内需,通过内需、通过消费需求的扩大来拉动经济发展。
什么叫扩大消费需求呢?就是要增加投资,增加居民的收入。首先从国家来说,首先增加农村的收入,但是城市职工收入也要增加。职工的工资增加以后,特别是中等收入以上的,收入稍微高一点的职工收入增加的话,对于汽车的需求就会增加。
很明显的,现在一般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许多都满足了,像电视机一个家庭都好几部了,如果没有大的改进需求就受局限性了。汽车在中国来说现在消费量还是很低的,许多人想用汽车因为经济力量到不了还没买,现在工资提高以后可能首选的购买对象就是汽车,当然房屋也是一样的。
所以我认为汽车市场对于汽车的需求应该是看好的,特别在十一五明确的要通过消费需求来拉开经济,对我们汽车工业应该是很好的消息。当然增加工资、增加收入以后还有其他许多因素,但是首先打好汽车需求市场的物质基础。
我想讲的第二点,贷款汽车介入我认为也是看好的,前景也是好的。
现在有的投资人问我说,现在国家对汽车贷款是什么态度?据我所知应该是支持的,因为汽车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
第二,银行也是有钱的,资金并不是很紧张。刚才我看张理事长也讲到,实际上我们现在代表率还是很低的,资金来源很大。许多银行据我所知资金有点儿用不出去,是这样的状况,并不是过去说出现通货膨胀了国家经济紧缩政策,国家是支持的,银行也是有钱的,汽车金融要发展的话这也是很好的前提。
现在事实上的情况是,这几年汽车贷款的确是状况不太好,有点萎缩。据我看国外公布的数字,去年汽车贷款下降了500亿,绝对的下降了,近几年一直是下降的。这就要分析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刚才一前面发言者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也有钱,国家也愿意支持,为什么汽车贷款上不去,还是下降呢?这里面有一个长期起作用的因素,有一个是比较大的现实的因素。这要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直接的比较重要的原因我认为两个:
第一,长期起作用的。中国人消费观念的确是有问题,我们中国人是先存款后消费的,我发现周围好多人买汽车并不是借款的,他先攒钱,钱存在银行,存到一定数额以后够了才去买,是这样一个做法。他不需要贷款,因为贷款利息高啊,存款利息低啊,取不了多少利息的钱放在那儿反而到银行贷款去,那怎么算这个账。
这里面就有一个很深刻的原因,在座的现在可能都知道一个故事,就是说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反映两国的消费观念不一样。讲笑话嘛,一个美国老太太和一个中国老太太死了以后,跑到上帝那儿报道去了,美国老太太气喘嘘嘘地讲,我小的时候买了一栋房子,我借债买的房子,我一辈子辛勤劳动总算把钱还清了。中国老太太也去了,我从小时候就开始攒钱,准备买房子,当我临死的时候我的房子终于买下来了。这两个老太太一对比很显然的差别,而美国的老太太没有钱的情况下房子已经享受了,中国的老太太也同样的享受了,压力很大,攒钱买的房子没有享受,这时候更吃亏了。从国家整体来说,美国老太太买了房子就推动了生产发展,中国老太太只管存钱,钱存够了房子几十年以后才享受。所以我们这种消费观念的确是落后了,不利于经济发展。整个来说也不光是在汽车上、在房子上,好几个地方都表现出来了,中国人的消费观念的确是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另外一个原因就比较现实了,现在国家政策怎么样呢?国家政策是支持的,但是这已经不是很重要的因素了。现在是市场行为了,商业银行贷款是要算账的,是一个市场行为,并不是像过去计划经济的时候国家支持给下指标哪方面贷款,现在不行了。商业银行现在贷出款以后不良贷款很大,汽车的不良贷款比房子的不良贷款还大。到底有多少收不回来?有人说一半以上收不回来,有人说百分之七八十收不回来。
我看网上的数字,2004年底汽车贷款1800亿,其中1000亿就是坏账。汽车和房子不一样,房子在那儿放着,不容易损害,汽车很容易损害的,收不回来了,人也找不到了,赖了账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贷款,就不好贷了。他也要赚钱,贷出去收不回来他怎么贷啊。
这就是现在汽车贷款、汽车金融所谓萎靡,甚至汽车销售也在发展,买汽车的人这么多,汽车贷款反而在下降,恐怕主要的原因就在这儿。这个问题细起来确实是很大的问题,银行也是想要贷款的,他要做这个生意啊,现在很多汽车金融公司对中国市场是很看好的。
怎么办呢?我感觉到汽车贷款、汽车金融业的发展恐怕首先当然一个比较长期的就是要做宣传,引导中国人改变消费观念,赶紧借钱买汽车,赶紧借钱买房子,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慢慢的宣传,慢慢的做观念改变,中国几千年了就这样。过去我们买老房子挖地下,在地下挖出钱来,这是多年的老习惯了。
其次一条,加强社会信用。首先所有的人都要重视社会信用,市场经济不讲信用根本难以发展,本来市场经济就是靠信用的,这跟过去计划经济是不一样的,你不讲信用的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活动是无法进行的。其次一个很重要的,要建立登记考核个人信用的体系制度,现在上海好些地方已经这样做了,银行他们现在也有好些地方也在搞这个事,所谓的银行业慢慢的建立档案,你不守信用你的档案就登记了,而且网上大家互通,凡是做消费贷款、汽车贷款的就可以查他信用状况怎么样。
有了这个制度对于不守信用的人也是约束,就要考虑考虑了,学习借款也是这样。贷款不是救济你,是买卖行为,他是卖资金使用权给你,卖出去不但利息没有了本也收不回来,这就不成了。
再一个,就是要考虑是不是要增加一些办法,这是我个是这么想。这样和房子不一样,房子还不了可以把房子收回来,汽车很快就损害了或者没有了,要有一些补充性的担保办法,使汽车贷款能够发展起来。
总而言之我的看法,中国的汽车市场是很大的,我们现在需要汽车很多的,汽车贷款总是要发展的,也有一个调整时期,只要我们努力做好工作,创造条件,汽车贷款还是可以发展起来的。
主持人:谢谢赵所长。
其实赵所长刚才说了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消费金融如果发展起来的话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第一,整个社会的消费心态、消费理念要转变,要有这种超前消费的意识。
第二,要有一个庞大的诚信体系,要有个人的信用。每一个人没有信用的话,贷款不还,就很麻烦了。
国外这方面有很多的经验,鉴于一些特殊的关系,我们首先请白沃福博士给我们讲一讲国外这些事情是怎么做的。
白沃福: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好!
我非常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能够谢谢《财经时报》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给我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些情况。
跟大家介绍汽车金融之前先谈一谈汽车产业的情况,汽车产业现在竞争日益激烈,因为所有的厂商他们都进行了改进,产品的质量都非常好,而且厂商都更加关注客户的需求,现在可以说几乎已经没有什么所谓差的汽车了,而且客户比历史上任何时候他们都拥有选择。此外,汽车工业在全球也是产能过剩,所以汽车的价格、经销商的利润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其次,汽车产业现在已经是真正的全球产业了,比如说北美制造的汽车会销往欧洲,欧洲的产品会销往中国,而且现在中国的厂商已经开始向欧洲出口汽车了。现在供应链这么长,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也有更多的选择,这样经销商必须在库存里边有一定新车的量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再一个,汽车的技术也更加先进了,而且厂家也提高了经销商的门槛,经销商在销售和服务标准方面都要满足更多的要求,所以如果要想获得授权经销,并且保持竞争力的话,经销商就必须进行更多的投入。有的时候一个经销商在卖第一辆车之前就已经投资多达2千万人民币左右。
最后,汽车厂商如果要成功必须建立强大的品牌,厂商也认识到汽车的价值链不止是在销售就结束了,还包括比如服务、配件、如何处理二手车方面,好的品牌他们都不失时机的争取与客户的联系,实际上他们的目标是能够争取到终身客户。
这些跟汽车金融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现在目前的金融环境就是这样的,对价格和利润的压力越来越大,经销商得饱有相当的库存,销售和服务设施的投入也越来越高,经销商有意愿,甚至必须跟客户建立长期的关系,汽车金融公司在这方面有可以提供非常大的帮助。
在国外经销商和汽车金融公司也有合作,而且他们已经建立了提高赢利的平台,在库存中经销商也保证持有一些客户期待的车型,而且每个月加强与客户的联系,这一切都能提高经销商的赢利,而保证回报。
举个例子,比如在有些市场上,有些的时候有些客户早上就到经销商的展厅上看一看,看看车,开一圈看看,然后他就想午饭之前把车开回家,这些市场里面经销商已经意识到能够提供一站式所有的服务,是能够促进销售而且提高赢利的。
汽车金融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与许多的经销商合作,使上市情况成为可能,我们在全球40左右的国家和地区拥有1100万名雇员,如果只是做车辆融资就已经不够了,我们还提供如下一些服务,比如延期的一揽子保修服务,比如我们提出多种险种,满足客户的需求。另外我们还提供差额的保险,如果客户生病了或者去世了保险公司就可以代付。另外,还有一些可变的还款计划,也就是说第一次买车的客户可以根据收入增长改变每月还款的情况。
简而言之,国外的汽车金融公司和经销商已经建立了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提供一系列的融资和保险产品,帮助经销商更全面的满足客户需求,完成销售,提高赢利。
戴克汽车金融中国公司也希望提供这样的服务,因为我们戴克中国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另外也提供零售信贷,现在在北京、上海两地。我们在4月份起在广州和深圳也提供零售信贷。
虽然汽车金融能够帮助业界的伙伴提供很多的帮助,但是金融汽车公司的业务模式是非常不同的,汽车服务业务在销售的时候还无法确定这次销售是否成功。比如汽车的厂商把车卖给最终客户的时候就已经实现销售了,但是这方面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就不太一样,要签一个融资协议一般2年到3年的期限,只有到协议最后一期还款之后才可以确认交易是不是成功或者是不是赢利。
因此,信贷风险的评估和持续的风险管理对于金融服务公司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说得再直白一点儿,就是风险管理对于汽车金融公司来说是生死攸关的事情。
这样在收到客户贷款申请的时候我们就得进行特别全面的信用审查,如果我跟大家说有的国家信用审查只需要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话,可能各位会有惊讶,这是非常可能的,因为那些有联网的客户信息库,可以很容易的查到,信息很准确,也很清晰,而且定期的更新。这样借贷双方都可以查询里面的信息,银行、信贷合作社、企业他们定期的为数据库提供一些逃账、未付款的情况,这样可以缩短贷款批准的时间,刚才说只有几分钟或者几秒钟的时间。另外双方的交易也很透明,而且可以很快的发现信息记录特别差的客户,或者讨款或者信贷欺诈的客户。
信贷决策如果不当的话就会造成越来越多的损失,亏损必须得分担到其他业务的利率里边,如果有比较完备的信用数据就可以相抵这些风险,可以降低这样一些利率,这样就可以造福更多的一些客户。
中国目前就在建立信用数据库,可以方便各方使用,我们觉得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便于汽车公司更快、更好的决策,最终当然也会促进汽车销售。
最后还想谈一谈二次销售的问题,这个问题并不是不重要,在国外很多地方二手车市场已经是很成熟而且很正当的业务,包括经销商、评估机构、拍卖机构,这样比较清晰的二手车经营模式,便于租赁汽车公司租赁汽车以后处理租赁车辆,或者客户收回来的车辆,国外是不禁止汽车金融公司卖二手车的,主要是客户无法还贷的时候公司可以快速的收回车辆,并且通过组织良好的二手车市场销售,以降低损失。
总体来说,国外的汽车金融公司都比较成功,因为跟经销商的合作比较紧密,融资和保险的产品丰富,而且拥有快捷可靠的客户信用数据,可以把车辆很方便的二次销售。
我们大家都知道金融服务在中国还是新兴的产业,不过目前建立的框架基础还是比较好的,我们确信将来会进一步改进措施、促进产业的发展,也正因为各级主管机关,首先是中国银监会为产业发展建立很好的环境。现在每个申请金融服务的厂家都必须证明自己有资质做这样的业务,这样可以保证新的行业在起步的时候就很专业,当然也保证法律法规对所有的企业都是一视同仁的,所以我们克莱斯勒非常重视这些措施,并且保证进行很好的合作。
(责任编辑:刘林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