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蓄力量】
2004年,上海大众推出的桑塔纳3000车型,则是上海大众自主研发能力的一次集中体现。这款车的知识产权属于合资双方而不仅仅是德国大众。 2005年,桑塔纳3000的销量还是保持在全国销量排名第三位。
上海大众在车型外观等局部研发能力的真正爆发则体现在领驭上。关于领驭的设计初稿的“传说”是这样的。当德国大众的设计总监古纳克(Murat
Guenak)第一次看到若干幅来自上海的设计初稿时,他的眼睛一亮。跟同时呈送过来的雅阁、马自达、君威等车型的图纸相比较,领驭的设计“很炫,很符合亚洲市场的审美品位。”古纳克更是三次飞到上海,亲自对领驭的设计提出建议。德国大众总部负责B级车的技术总监皮勒(Rothen
Pieler) 也对全新设计的领驭非常赞同。
在中国市场境遇不佳的大众开始给予上海大众更多的自主空间。颇受德国总部认同的领驭项目从2002年开始在上海大众启动。上海大众产品工程部造型科德方经理弗里特斯基(Stefan
Fritschi)为该项目的德方造型负责人,他告诉《环球企业家》:“我们在开始这个项目前,通过和市场部的合作,已经了解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口味。实际上,市场部针对领驭的市场调研工作,早在5年前就已经展开。追踪了近160万名现有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他们发现:在北欧,人们更喜欢小型车,因为那些车看起来简单、紧凑,明快,而且有建筑感,没有过多装饰;而中国的消费者,喜欢更流线型、更优雅,不太喜欢冰冷的包豪斯风格。
在了解了中国人的喜好后,由中国工程师承担了主要的设计研发工作。领驭项目的中方造型负责人蔡谦自1996年进入上海大众工作以来,就一直负责造型方面的工作,桑塔纳3000也是他的作品之一。1999年,他成为上海大众首批赴德国大众培训的人员。正是因为有如此的经历,蔡谦才能够把大众风格和中国消费者的偏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但通过类似的项目,中方能够获得真正的核心技术吗?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就认为,外资企业现在也会发表声明,赞同其中国合作伙伴进行自主研发。但那只是一种姿态而已,它的核心技术不可能开放。现在中国厂商进行的所谓的自主研发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做一些开发工作,有些甚至是“瞎改”。“如果真本事,就干脆自己弄。”
但对于上海大众这家汽车公司来说,受限于客观条件,中方很难获得真正的核心技术。但更多中方工程师参与更多的产品设计、研发,将会大大加强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这对于提升上海大众的销量是十分有帮助的。一旦上海大众真的俯身倾听中国汽车市场的声音,就一定会获得回报。领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希望以车体现自我。而对于上海大众来说,能否牢牢抓住中国汽车市场这一显著的变化将决定它的未来。但另一方面,总是在陈旧产品平台上进行有限的改造绝非长久之计。
(责任编辑:李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