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价格的稳定,成为汽车市场一个难以企及的理想。
今年以来,汽车价格就在升升降降中动荡着。没人为频繁的降价恐慌,也没人“声讨”那些“乘人之危”的加价行为。需求杠杆主宰着车市,连郑重声明不跟风降价的厂家也守不住诺言。 虽然政策旨在强化厂家的对市场的控制权,但普遍现象却是,商家“私自”的变相降价行为总是以厂家的公开承认而告终。价格联盟,行业自律等神圣的信条,通通挡不住动荡的行情。环顾一下永不停息、五花八门的优惠促销,都以取悦消费者为目的,都蕴育着新一轮的价格战。“永远的价格战”,成为汽车业不得不正视的商业法则。
汽车价格到底谁说了算?消费者。他们的意志,成为价格的最终决定因素。“值不值?”是永远的追问。
横向比较一下,平稳的价格多是品牌与性价比优化组合的作用。
曾经加价销售的汽车,回归本位后也是价格平稳期最长的。蜂拥而上订单之时,必然伴随着加价行为。从本田雅阁到新款奥迪A6再到帕萨特领驭与福克斯,无不演绎着奇货可居的经典。这些在国际市场屡战屡胜的品牌,除了靠品牌威力,其贴近中国市场的价值取向也是锋利的杀手锏。
提升品牌一本万利,大众化的性价比是托举品牌的坚实基座。民族品牌就是由大众化着手而追赶国际品牌的。例如吉利、长安、夏利、奇瑞等品牌相对平稳的价格,正是多年如一日打造国民车的结果。虽然近年“老三样”价格也在降,但幅度远小于众多过眼烟云的新车型。高保值率,是平衡价格的重要因素。观一些刚上市就降价的时新车型,多是重表不重里。汽车价格的变化频繁与车型变幻速度成正比,速度却不一定能带来效益。老三样、夏利等车型对厂家利润及市场占有率的贡献率,是谁都不能否认的。
纵向比较一下,价格稳定的时期必有两个条件,一是汽车产品供不应求,二是汽车使用成本比较便宜。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充,汽车产品供大于求是必然趋势,上升的油价、停车费等又使不少消费者打消了买车愿望,拼命刺激消费成为企业的重任。不同利益主体在中国市场上拼杀,以争宠消费者来抢占市场份额,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旋律,动荡的价格必然成为车市主旋律。
价格不再是厂家与商家的博弈,而是厂家与消费者的博弈。不过“买的没有卖的精”这句老话,越来越不灵验。
在永恒的变化中追求暂时的平衡,是最聪明的作法。
(责任编辑:王伟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