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在合资之初忽略了资本市场,现在又不关注汽车金融;如果跨国公司掌握了汽车金融,也就掌握了中国的汽车市场;即使企业建设起完善的销售网络,不掌握金融也会一无所有。
3月5日,在北京汽车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北汽投)的办公大楼里,北汽投董事长兼总经理、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北京现代)董事长徐和谊接受《财经时报》的专访。 谈到汽车资本和金融的话题,虽然他尽力控制着自己的激动情绪,但仍然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剧烈冲突和对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担忧。他以一种焦虑的口气通过《财经时报》告诫汽车业:中国汽车现在正面临着第二个悲哀。
关注资本市场太晚
《财经时报》:最近,不少汽车业人士透露说,各企业的融资都很困难,企业上市的目的也都是为融资。北京现代的投融资平台做得很好,是不是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徐和谊:也存在,只能是稍好一些。
在“汽车·金融”创新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钱平凡博士已经谈到,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发展导致对金融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我对此也有很深的感受。汽车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行业,可是中国汽车工业和资本市场的结合特别弱,就是说我们不光是技术、产品不行,资本上也不行。像一汽、上汽、东风这几家,现在都达到百万辆级的水平了,才开始关注金融和资本的问题。
我觉得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政府方面的责任,企业自身也有问题。比如汽车管理团队的技术型人才太多,决策层面缺少资本和金融方面的人才,大部分人不懂运用资本市场这个工具。相比于与国际接轨较早的电子、信息等行业,汽车行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就差得多。
《财经时报》:所以现在大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这点,都在争取上市,开始通过资本市场的道路来解决融资问题。
徐和谊:是开始了,但现在运作起来的难度就很大了,因为有些东西已经生米煮成熟饭了。
比如其中有个问题,就是咱们当初合资合作的时候,跟外方签的合同里有一条,规定对合资企业里的股权,任何一方不得随意变动。这就把企业给约束住了。那些中资汽车企业要上市,如果合作外方不表态同意,不支持你,你就上不了。
要是大家早有这方面的意识,在合资合作谈判的时候,就留下个宽松的豁口,怎么也不至于像今天这么被动。可我们那时候哪懂得资本市场啊?能拉到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就很高兴,眼睛全盯在那车上了,关心的是给我们什么车型,对资本市场根本没这个意识。你说悲哀不?
现在反过来,企业为了上市还得求外方,做大量的说服工作。有的合作外方不错,点头同意了,有的根本不同意。你说被动吧?真的感觉心里很悲哀。
拿到就生拿不到就死
《财经时报》:汽车金融也是这种情况吧?
徐和谊:现在中国汽车产业第二件悲哀的事情正在发生,就是汽车金融。
现在国家批了7家汽车金融公司,这里面只有两家是合资的,其余的全是外方独资。汽车金融这个工具如果再让老外拿到手里,销售市场就全让人家给拿走了。这等于把市场给人家了,后果严重。这是一张生死牌啊!
汽车金融就是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市场上的一张生死牌。谁拿到谁就生,拿不到就死。
《财经时报》: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
徐和谊:造成这种不重视汽车金融的原因,固然包含企业没意识到的因素,但根源还在于观念的保守、人才的欠缺等,而这个转变过程是很漫长的。现在企业由于缺钱,大家认识到要上市,认识到资本市场的重要性。等到意识到市场被人家通过金融的工具给垄断的时候,肯定又开始想做这件事了,可那时候已经晚了。
有人会问,为什么这几家国外的汽车金融公司现在还没有发力?这是由于中国的信用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之中,他们正追随着中国信用体系的完善,一步步地走,不敢随便越位,因为一越位,风险就变成他们的了。但是,现在信用体系完善的速度在加快,如果在最近的几年内到位,那时候中国汽车企业就没有多大机会了。
《财经时报》:您把汽车金融定位于生死牌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徐和谊:不少企业现在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建立了销售网络,控制着销售体系,可还有更高一级的东西,就是金融。虽然市场是我们的,但最后如果人家把金融这个工具完全拿到手,市场最终还会是人家的。
由于北京现代正在酝酿汽车金融公司的事情,我们因此分析了全球的汽车市场,发现全球汽车信贷在汽车消费中的比例,普遍在百分之七八十,高的达到90%,即使在日本和韩国这样典型的东方文化国家,汽车信贷也占汽车消费的35%。就是35%也是三分之一多的市场啊!而且这个比例还在逐年提高。
金融决定市场
《财经时报》:就是说不掌握金融这个工具,最后我们连汽车市场都得失去?
徐和谊:对,它比目前这种上不了市、融不到资更可怕。因为国家颁布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里有这样一条规定,就是对每家企业只批一家汽车金融公司。他拿走了,你也就没了。
为什么我们要发展汽车金融公司?第一,根据国际上已经成熟的经验;第二,因为国家有只能一家的规定,你先拿到就会捷足先登;第三,从跨国公司这两年在中国的发展动向看,控制汽车金融是他们下一步的战略意图。
从这几个角度去分析,现在销售网络表面上是在中国企业手里,好像保险箱握在我们手里,实际上这还是传统的销售观念。因为一旦资金捏在人家手里,放不放贷给你,是人家说了算,他的放贷政策一调整,就有可能影响你的整个车市。
《财经时报》:汽车金融公司能有这么大的能量?难道银行不能再发挥金融调节的作用吗?
徐和谊: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国有和商业银行都要逐渐从汽车信贷这种高风险的金融业务中逐渐退出来,退居第二位,那第一位让给谁?汽车金融公司。以后将是银行搞批发,汽车金融公司搞零售,银行只对汽车金融公司搞批发,跟他们签大的贷款协议,而不对散户。
因此,今后处在市场一线的就不再是现有的商业银行,而是汽车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的钱从哪来?就是通过各大商业银行搞批发。这样,如果将来自己没有汽车金融公司,也就不能跟经销商和市场直接打交道了。
《财经时报》:北京现代正在酝酿的汽车金融公司是合资还是独资?
徐和谊:肯定是合资。因为中资独立搞汽车金融经验不足,也缺少人才,毕竟金融运作的风险太大。我们希望找一个有国际运作经验的大财团或金融机构合作,目前正跟好几家在谈,他们都很积极。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出国后,会发现眼界变得特别开阔。现在老外来到中国,用的就是全球眼光、全球的经验来琢磨我们。所以我们也不能坐井观天,要早日对汽车金融高度重视起来。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