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美国和欧盟就中国汽车产业政策《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提出疑义,分别授权谈判代表,将中国征收轿车零部件进口关税的问题诉诸世贸组织解决,要求中国修改贸易政策,进一步开放汽车零部件市场。
根据此政策细则,进口轿车零部件价值占整车价值的比例一旦超过了60%,就要对零部件征收28%的关税,与进口整车所缴纳关税相同;如果零部件占整车价值的比例没有超过60%,则关税只有10%,由于存在18%的巨大逆差,欧盟和美国因此认为中国在设置贸易壁垒。
政策原文规定,这项整车特征核定标准将在今年7月1日起开始生效,因此,美国欧盟此次的责难则是预期抵制此项政策的正式实施。按照WTO规定,“到今年7月1日,整车进口关税更将降至25%,零部件进口关税一律降至10%。”显然,中国制定的这项政策中,为“零部件关税一律降到10%”增加了一个限制条件,即“零部件占整车价值比例不超过60%”,如若超出,将增加征收18%税率的比例。
这与国家汽车产业政策“不超过两个合资伙伴、50%的股份比例、40%以上的国产化率”三大门坎儿中的“40%以上的国产化率”相对应,50%的股份比例是为了保护中方整车生产厂利益,而40%的国产化率,则是为了避免国际汽车生产商以CKD(零部件组装)的方式在中国生产轿车,攫取大部分利润,同时也为中国的本土零部件企业留下休养生息的空间。
在此期间,民族零部件生产厂商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成本的支撑下,也凭借产品价格优势,横扫国际市场,去年末,中国汽车产品出口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随着整车出口的高速增长,汽车零部件出口也呈高增长势头,出口额高达152.35亿美元,同比增长75.11%。
中国目前已成为美国的第五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国。毕马威的报告指出:“中国零部件生产尽管目前还不够先进,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世界汽车备件和修理件市场上的‘大玩家’。”根据规划,中国将力争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年均增长40%以上,2010年达到出口额700亿美元。
综合以上客观阐述,显然,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对于超过整车价值60%增加18%零部件关税的限制,并非仅仅针对越来越旺盛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究其根本,显然还有对整车厂商的保护,避免跨国厂商通过曲线的方式再次重蹈CKD的诡计,致使利润外流。
但长远看来,如今的政策保护与WTO环境下的规则显然存在冲突,发达国家显然将继续按照国际准则对中国进行投诉,在这场角力的过程中,国家用心良苦,在这个过程中,零部件企业唯有在占据价格优势的基础上,继续“物美”的渐进式原则,逐步获得真正的国际竞争力,而对于整车企业而言,唯有冀望几大集团尽快摈弃“耐住寂寞”的想法,争取时间;而已经颇有建树的民族品牌吉利、奇瑞尽快优化产品,获得真正的竞争实力,如此,中国汽车才有真正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希望。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