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存在于中国汽车合资企业间的中外资“话语权”问题,现在看来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4月5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马自达入股长安福特一事已获商务部批准,福特拟将其持有的长安福特15%的股权转让给马自达,同时,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也将更名为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
从长安与福特各占50%股权到长安、福特、马自达三方持股,长安在其中的地位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随着福特的股权被稀释而显得更加重要。难道是合资企业“话语权”争夺的天平开始向中方倾斜了吗?
一女多嫁的智慧
与当初行政指定只能与长安汽车合资的被动形势不同,福特这次向马自达转让长安福特的股份,更多的是出于市场需要的主动行为。
在中国,福特已经把所有的鸡蛋都放进了长安的篮子里。但是到目前为止,福特在中国的表现还远称不上成功。而在这种背景下,由福特控股的马自达也被纳入了长安福特的体系。
福特想让在中国市场有着良好表现的马自达加入长安福特,成为“第二发动机”,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今年2月底,马自达3在长安福特下线,围绕马自达3的销售权争夺,也终于有了定论:马自达3放在一汽马自达销售公司的渠道销售。而且,马自达早已有言在先,今后引进的所有车型都将进入一汽马自达的销售渠道。
为了补偿长安福特在销售环节的利益损失,相关各方又制订一个复杂的交互持股方案:长安福特参股一汽马自达,而作为前提,福特将向马自达转让其在长安福特的部分股份。问题还不止这么简单。
在马自达之后,福特又把旗下的另一控股品牌沃尔沃也纳入长安福特的体系。三驾马车都要在长安福特一条通路上行驶,难免会擦枪走火。
此前,沃尔沃曾主动向媒体发出声明,称马自达3和沃尔沃S40共用底盘的说法是错误的,严重影响了沃尔沃的高端品牌形象。
表面上,只是一场“兄弟口角”,但背后却潜藏着更深层次的冲突。另有消息称,福特为了保证福克斯的销售,今年分配给马自达3的生产计划只有两万辆。随着沃尔沃S40在长安福特的投产日期临近,这种资源争夺战将会更加激烈。
“这个消息纯属谣传。”广州丰田人士坚决否认了日前关于威姿的下一代车型将由广州丰田生产的消息。即便如此,广州丰田凯美瑞上市在即,也与广州本田雅阁形成对阵之势。
围绕广汽资源,广州丰田与广州本田正全面摆开阵势。如果广州丰田接下来引进的车型分别是针对飞度和奥德赛的下一代威姿和大霸王的话,全面接火将势在必然。
制衡还是反制衡
正如跨国汽车巨头喜欢在中国寻找多家合作伙伴互相制衡一样,中国汽车企业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也开始考虑寻找多种力量反过来制衡跨国巨头。
随着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地位的提升,这种反制衡作用正在显现。
曾庆洪在业界有一个绰号叫“南霸天”。早在担任广州本田执行副总经理的时候,曾庆洪就以强势著称。
在他出任广汽集团总经理之后,广汽除了加紧运作上市之外,还悄悄地做了几件事: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兴建了汽车重点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明确提出要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包括商用车和乘用车;与日本爱和谊保险公司共同组建广州广爱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开始试探着进入汽车金融领域。
这样,广汽集团开始改变过去那种纯粹的控股型公司的性质,集团运作逐渐实体化。这种变化,或许跟曾庆洪的强势作风有关系。但在只有广州本田一个轿车整车项目,广汽集团90%利润来自于广州本田的时候,这简直就是奢谈。
而只有在争取到了与丰田、现代等多个合作项目之后,广汽才有可能利用多方合资关系反制衡,从而为旗下自主品牌项目发展赢得空间。
东风也在采取类似行动。2005年6月,原任东风雪铁龙商务部副总经理黄兆勤被上调至东风集团总部,但东风一直没有公布黄兆勤的新职位。据称,东风集团早已秘密委任黄兆勤负责筹划生产自主品牌乘用车的新工厂,以发展东风的自主品牌乘用车生产基地。
在与标致-雪铁龙、起亚、日产、本田等的合资过程中,东风几乎用尽了全部家当。现在它也在考虑,如何利用现有合资格局,推动旗下自主品牌发展。
长安福特的变化更能说明问题,“现在就说长安掌握了长安福特马自达的话语权可能还为时尚早,但最起码,这种局面对长安更有利。”西南证券的一位分析人士表示,在福特的股权稀释之后,长安汽车已成了长安福特马自达公司的控股方,“起码,在许多事情上拥有了一票‘否决权’”。
概念提示 “内战”是什么?
归纳一下,当前发生在中国合资汽车企业中的“内战”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围绕外资,中国车企间展开的资源争夺战,如围绕丰田,一汽和广汽的车型之争;围绕大众,一汽和上汽的资源之争等。长期以来,由于外资控制着合资企业的品牌权和制造权,因而业内普遍认为在合资企业中,外资享有绝对话语权。二是,围绕中资,不同的外资合作伙伴间的资源之争,如:广汽旗下的广州丰田与广州本田之争,长安旗下福特、马自达和沃尔沃的三方之争。随着中国在国际市场中地位的提升,外资增加在中国下注的同时,围绕中资内部资源的争夺战也在升级,而此时正是中资利用反制衡杠杆,加大在其合资企业中权重的关键时期。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