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华晨骏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上市,价格最低为8.58万元,号称要死拼现代的雅绅特。
4年前,同样在人民大会堂,中华轿车的上市价格16.98万元,而且号称是低价入市。
同样,位居自主品牌更高端的红旗,原来价格在20多万,但自从跌破20万大关后,似乎就不再顾及身份了,一路下探到了现在的13万多元,跟现代的伊兰特差不多。
自主品牌高端和中高端的两面旗帜,就这样滑落了。
我们不是为这两种车的价格可惜,而是为品牌可惜。曾几何时,红旗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一直被放在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虽然这其中存在不少政治色彩,但毕竟“红旗”二字已经在人们头脑的品牌梯子上站到了很高的位置,高得令现在所有的自主品牌再奋斗十年八年都难以企及。同样,中华轿车刚刚推向市场的时候,其国际化的元素和自主概念的有机结合曾让多少国人为之惊喜,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认为中华是中高档自主品牌的代表。
但是,他们正在自主品牌的旗杆上悄然下滑,去和从低端做起的吉利、奇瑞们会师。
出生是难以改变的。从高端走来的红旗和从中高端走来的中华,不仅没法和现代竞争,就连本土的吉利和奇瑞恐怕都打不过。看看他们在一连串的降价之后毫无起色的销量就明白了。
其实,红旗和中华的失败并不在价格和中高端的出生,而在品牌定位的摇摆和质量的松懈。
以红旗为例,人们先是抱怨其外观像奥迪,后又抱怨像皇冠,红旗旗舰干脆就用了林肯的壳子,就这样毁了人们对红旗的感性认知。相反,内在的东西则大量国产化,连发动机都舍不得用好一点的,于是又遭致油耗高、质量不稳定的抱怨,毁了人们对红旗的理性认知,弄得里外不是人。其实,红旗的战略完全是里外搞反了,如果用完全民族特色的外型设计,加上国际先进的总成配套,这样既不破坏红旗国车的传统形象,又让品质和形象达成一致,无形中完成了官车到高档车的变位。令人十分费解的是,红旗千辛万苦搞出来的极具震撼力的外形设计,却用到了元首级的概念车上,而不是在市场上拚得灰头土脸急需支援的量产车上。如果想靠68.8万元的林肯版红旗旗舰和每年需求也许就6辆8辆的元首用车来守住红旗的高端品牌形象,不仅太辛苦,而且根本就守不住。
在品牌的摇摆上,中华犯的错误是一样的。当华美的外观抵挡不住质量上的缺陷而出现滞销的时候,中华首先想到的不是尽快改进甚至停产整顿,而是降价促销。一位负责中华销售的助理级的人士曾自豪地对记者说,中华受到了欠发达地区许多个体老板的追捧,足见中华对自己的品牌缺乏认知。
用价格去拼现代,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3月18日,华晨新的掌门人祁玉民将华晨的战略发展概括为三句话:高起点、自主创新;高品质、自主品牌;高目标、跨业发展。并且说省长下了死命令,今年完成20万辆。在此给祁玉民先生提个醒,在完成20万辆这个死命令的时候,千万抽空抓一抓品牌定位研究,因为品牌定位摇摆则不会成长,品牌做坏了更没有机会重来。
汽车观察杂志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