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幕:不是所有的跨国公司都叫苦连天,都喊冤,有些企业是偷偷乐
钟师:现在看来,这个《管理办法》出来,不是所有的跨国公司都叫苦连天,都喊冤,为什么日本所有的企业都没有吭声,韩国的企业都没有吭声。 也许他们还在偷偷乐,为他们当时的国产化布局策略提前亮出而庆幸。
日本、韩国的几家厂家来得比较晚,但是他们围绕自己总装厂的零部件供应商的布局上得非常快、上规模也非常快。对于他们来说,《管理办法》对他们没有形成一个实质性的特别大的明显压力。
对欧洲(企业)来说中国是比较远,很多年以前对中国的投资(的问题上),有的(欧洲)企业是比较犹豫不决的,是等中国加入WTO以后,进口车大门开了以后,把进口车往里面灌入,还是将来真的冒很大的风险投资……看到这几年井喷以后,才刚刚决定打消他的疑虑。
这个规定(《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实际上是考验各个跨国公司对中国战略的深浅程度的问题。喊冤的是极少数。
陈映璇:为什么这个〈办法〉是 针对中国所有的汽车厂的,为什么首先是欧洲汽车提出抗议?而不是其他的日本韩国企业。。。?
钟师:现在看来,这个《管理办法》出台是不是所有的跨国公司都叫苦连天、都喊冤?有些跨国公司看着欧洲的竞争对手在中国迈不开步反倒偷着乐,为它们当初按照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做系统的国产化布局而庆幸。这次欧盟那边嚷嚷声大,为什么日本、韩国企业和行业组织几乎都不吭声?我们分析一下市场的情况。现在欧洲汽车企业除了德国大众进入中国比较早并且形成产量规模实力以外,其他的欧洲企业基本上徘徊在一个中小产能规模。后来的日本、韩国、美国汽车企业上规模非常快,部件供应商的布局也同步上得快,所以它们没有后顾之忧,管理办法出台对它们没有形成一个实质性的特别大的经济压力,这取决于不同企业对中国市场信心和战略眼光和国际化能力的差异。管理办法从另一个侧面在考验各个跨国公司对中国本地化战略业绩。
对欧洲(企业)来说中国是比较远,很多年以前对中国的投资(的问题上),有的(欧洲)企业是比较犹豫不决的,是等中国加入WTO以后,进口车大门开了以后,把进口车往里面灌入,还是将来真的冒很大的风险投资……看到这几年井喷以后,才刚刚决定打消他的疑虑。日本、韩国这些企业看得比较准,包括美国的企业看得比较准,一来就往大的架子上走,包括他们的布局战略,一路上配套做好了,对他们来说没有犹豫。这个规定(《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实际上是考验各个跨国公司对中国战略的深浅程度的问题。喊冤的是极少数。
(责任编辑:张曙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