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幕:欧洲汽车合资企业解决零部件困境的出路:(二)对特别困难的公司如奔驰、宝马等采取适当政策倾斜
钟师:国家对豪华轿车的进口销售壁垒已经不大了,但是,现在已经建厂投资进来后,再找退路回去比较困难,退出机制没有了。 现在宝马、奔驰显得进退维谷,沃尔沃将来国产会怎样还看不透,只能寄希望于靠KD组装熬过一段时间再说。其实这是一种博弈。
但是,如果对“特困户网开一面”,这个规定(可能)形同虚设就会酝酿一个政治风险,取消了国产化率要求,难保将来KD组装之风不会回潮。。。。。。
贾新光:特别困难的企业就是奔驰、宝马,不是他经营上的困难。为什么沃尔沃犹豫不决跟这个有关系。确实他有他的困难,我不是说办法的问题,宝马、奔驰他们很多东西,包括从原材料开始就要求非常严格,中国不一定能达到,这应该是客观的。原来局部的贸易争端现在成了一个把所有的贸易争端搁在一块了,复杂性就在这里。
何仑:作为企业来讲,无论是欧洲还是韩国、日本的合资企业,根本不能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WTO对欧盟申诉的仲裁对他们有利这个结果。因为你只要不实现本地化生产,不走零部件国产化的道路是根本不可能的……无论是裁决结果怎么样,必须得从现在而且是持续不断地进行国产化方面的投入。
陈映璇:其实这个《办法》受到最大冲击的还是奔驰、宝马等欧洲的豪华轿车,实际上它们很早就在向政府申诉,对这几家特别困难的欧洲汽车合资公司,三位专家给出出主意?
钟师:我猜想当初宝马和奔驰看着奥迪在中国呼风唤雨,他们觉得(如果要进入中国)如果不国产的话可能在建渠道等方面会有很多政策壁垒,可能会很困难,如果摇身一变成为国产车,可能有很多壁垒就此迎刃而解。我猜想这是他们进入中国的初衷。
没想到现在的政策环境要比前几年设想预计的宽松一些,两网合一,进口渠道和国产渠道都可以卖进口车,市场壁垒并实际不大。
但是,现在已经建厂投资进来后,再找退路回去比较困难,退出机制没有了。现在宝马、奔驰显得进退维谷,沃尔沃将来国产会怎样还看不透,只能寄希望于靠KD组装熬过一段时间再说。其实这是一种博弈。
但是,如果对“特困户网开一面”,这个规定(可能)形同虚设就会酝酿一个政治风险,取消了国产化率要求,难保将来KD组装之风不会回潮,对某些已经投入大量配套的整车企业不会因为政策再宽松而回头热衷搞KD进口组装。而有些整车企业规模比较小,品种比较少,对它来说最稳妥的办法就是KD进口,可规避风险。现在谁也难以判断,如果一个政策过于宽松的话,是不是使得一些规模不大不小的中等整车企业摇摆,有可能政策严一严就去多搞国产化,政策松一松就去搞KD进口,哪家企业肯写担保书,如果政策没限制肯定仍然会坚持做国产化。政府部门也要规避风险,宁可画地为牢弄一个政策监管着。
贾新光:特别困难的企业就是奔驰、宝马,不是他经营上的困难。为什么沃尔沃犹豫不决跟这个有关系。确实他有他的困难,我不是说办法的问题,宝马、奔驰他们很多东西,包括从原材料开始就要求非常严格,中国不一定能达到,这应该是客观的。原来局部的贸易争端现在成了一个把所有的贸易争端搁在一块了,复杂性就在这里。
何仑:作为企业来讲,无论是欧洲还是韩国、日本的合资企业,根本不能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WTO对欧盟申诉的仲裁对他们有利,不能指望这个结果。因为你只要不实现本地化生产,像中国的大市场,当然要考虑到利用这里的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还要向周边其他市场辐射,要想在这里获得成功,不走零部件国产化的道路是根本不可能的……无论是裁决结果怎么样,必须得从现在而且是持续不断地进行国产化方面的投入,哪怕是欧洲厂家,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当然对欧洲厂家来说能争取点待遇也不是坏事。
钟师:欧洲的厂家应该多向日韩厂家看齐,少向当初广州标致的案例看齐,在这两头中间找一个恰当的位置比较好。开句玩笑性,困难户是谁造出来的,能不能索性高尖精的产品或者曲高和寡的产品不要来国产,就原汁原味进来……原装进口就完了,何必自寻烦恼。
何仑:这有历史问题,即使是高端的车,现在奥迪进来,已经形成了配套体系,其他的厂家如果进口,就竞争不过它,因为它成本低。
贾新光:宝马、奔驰和沃尔沃在中国的生产是长远的战略,不是说今年要赚多少钱。能够在中国市场站住脚,在今后有较大的发展,他们这个目标是不会改变的。
(责任编辑:张曙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