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中国汽车要闻》(China Automotive Review)的创刊人和总编辑邢文军先生在本届北美国际汽车展期间,跟踪了中国吉利控股公司出展底特律的全过程,并采访了大批汽车行业媒体和专业人士。本文综合报道了国际汽车界对吉利汽车的观察和评论,提出了中国有可能继韩国之后,创造汽车界低成本国际竞争新基准的观点。本文英文原文刊登在China Automotive Review 2006年3月刊上。-编者
吉利,这一中国牌的汽车,不仅仅是一年一度底特律汽车城北美国际汽车展的热门话题。吉利汽车参展底特律已成为北美和全球汽车业界谈论中国制造的热门话题。
虽然吉利形影单调的经济型轿车-1.5升的“自由舰”-并没有在科博中心的主展厅亮相,而是摆放在大厅之外的走廊内,但是与此次参加北美车展绚丽夺目的全球首发和概念车型相比,自由舰在短短的几天媒体和专业日期间却吸引了更多的眼球。北美和世界汽车界似乎从此次中国汽车在底特律的初次亮相中惊醒,不得不对北美和全球汽车业的未来,进行新的解读和思考。
媒体:未来的威胁
吉利在北美国际汽车展上亮相,受到主流和汽车媒体的极大关注。
《纽约时报》写道:“底特律认为中国制造的简朴汽车将是未来的威胁。”
“今日底特律信号抢已响,选手已冲出起跑线,中国正在赶超。”二月十日,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在晚间黄金时段新闻节目这样告诉美国听众。“中国已经准备好要敲开北美的汽车市场。”“受日本、韩国、欧洲汽车品牌的强烈冲击,北美汽车行业一直呈低靡状态,销售量和利润大幅下跌,看来又要雪上加霜,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劲敌-中国。”
《底特律新闻》的头条大标题:“小汽车引来大兴趣:中国的一万美元轿车盯住美国。”
《轿车指南》的特稿题目是:“中国制造:服装,电视……还有汽车?”一家汽车门户网站写道,“中国吉利在汽车展加速,使美国车业战栗。”
《底特律新闻》的另一篇文章的标题为“铲除中国综合症,”作者显然是一位对中国极不友好的专栏作家,他希望吉利车开起来会像比目鱼一样来个面朝天。
不管媒体如何褒贬,自由舰、吉利和他的主人李书福在短短的几天中成为北美车展的明星和媒体追逐的对象。吉利参展底特律在北美和全球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广泛宣传,其所获远远超出了参展的投入。
业界:敲响警钟
笔者在北美车展预展慈善酒会上见到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理查德·瓦格纳,请他谈了对中国车参展底特律的看法。瓦格纳说,“我仅仅从吉利车旁经过,远远的看了一眼,因此不好评论。与其他进入北美的汽车制造商一样,吉利汽车进入美国市场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但是我从不怀疑中国汽车将会到来。”
瓦格纳的副手、通用汽车负责生产和业务发展的主管罗伯特·卢茨对《纽约时报》说:“我想这是中国进入美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开始,这一点毫无疑问。”。他接着更为直率地说:“当然,在未来几年中如果我们不把它当作威胁,那将是相当愚蠢的。”
“唯一的问题是时间,”戴姆勒-克莱斯勒的首席运营官迪特·泽策强调说。“中国人还没有笨到放弃进军北美市场。中国人极力要建立起国家的汽车工业,这一点相当明确。”
北美的业内人士对吉利汽车的价格感到甚为诧异和震惊。一个参观者说:“不到一万美元?不可能!” 丰田汽车车身制造公司的Katsyua Emoto 说:“这样的价格令人难以置信!”
欧姆龙公司的一位员工评论说:“实在可怕!一万美元?它会让市场火起来!这让我们怎么去竞争?!”
“我想给孩子买这么一辆车,以便上学用,”一位经销商说对笔者说。“一万美元以下?绝对可以大批量销售。这比美国车和韩国车便宜很多。我是现代汽车的经销商,现代车已经太贵了。”
一位一级供应商的主管将自由舰车身从头到尾地敲了一遍,并仔细观察着汽车的表面喷漆。
“坚固吗?”笔者问。
“非常坚固!”他说,“车的线条非常好,我喜欢车表面的喷漆和车顶的设计。车顶采用了很久之前福特金牛座牌汽车的设计。吉利车让我想起本田三十年前来这里参展的情况,相比之下,吉利车的质量要高的多。这是美国汽车工业时代结束的开始。”临离开吉利展台前他说,“我是一个供应商,再干三年就退休了,这一切也就和我无关了。”
通用汽车公司的杰兰尼·埃里尤是一位资深创意设计师,他对自由舰的评价是:“看上去是一辆性能良好的小车,表面喷漆很不错,内部设计看起来简单但时尚。”埃里尤同时提出了几条建议,比如适当将车身加宽,使车身更加稳固;加大轮胎型号会使车整体看上去更加有吸引力;将车身侧面的线条做得更醒目一些,可以使车体显得更钢强。
“后备箱配放了几件修车工具,这真是个巧妙的设计.”一位参观者赞扬道。
麦格纳科思马公司的杰夫·尼克松对笔者说,“非常高兴在这次展览上看到了中国造的汽车。中国已经崛起并加入到国际活动中来,中国汽车的到来将唤醒美国的汽车工业。但是我相信,对全世界来说这将会带来双赢。” 尼克松和夫人很高兴地在自由舰前留影。
“如果现在有货,我马上会买一辆,”通用汽车的美籍华裔工程师胡珍妮说。“我是中国人,很想买一辆中国生产的汽车。说实话,大厅里面实在没什么可看的。”
一位参观者告诉笔者:“如果底特律的人说他们会买一辆吉利车的话,那将是一场革命。车做的很美观,底特律十年以前就应该造这样的车了。”
“唯一的问题可能是政治上的,”他补充说。“底特律和美国的政客们可能会建立一个关税壁垒,防止来自中国的倾销,爆发一场贸易战。但是另一方面,” 他笑着说,“中国手中握有很多美国的证券和债券,前任总统克林顿说过,你不可能和你的债主吵架。”
当然,许多业内的参观者带着明显的怀疑态度,将吉利汽车从头到尾自外至里查个遍。他们反复开关车门,打开引擎罩检查引擎和变速箱,观看油漆和表面涂层。有个别人士带着高级数码相机将车内外每一细节都拍照了下来。李书福倒是非常沉得住气,指示下属敞开地让所有的人看个够。
不少人对自由舰的相关工艺细节摇头表示不满,嗤笑甚至鄙视。但美国汽车界的高层却深知中国汽车参展底特律决不是一件可笑地事情。通用公司副总裁罗伯特·卢茨说,“别忘了我们见到的第一辆丰田车是可笑的,第一辆现代车也是可笑的。”丰田汽车美国销售公司的首席运营官詹姆斯·普瑞斯说:“1967年我们首次展示丰田花冠时,他们嘲笑我们。”
分析师:底特律迷失了方向
显然,中国汽车以高质量大批进入北美市场还尚需时日,但国际汽车界的著名分析师认为,对于即将到来的中国产汽车必须严阵以待。分析家尼克·马尔盖茨说,“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人口、强大工业和无限发展可能的大国,它的威力不容小视。”
汽车业分析师丹尼斯·德鲁西强调,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这三大美国汽车巨头应当觉醒。吉利的参展是一个非常有象征性的事件,它说明底特律已经迷失了方向,未来的汽车市场将不再会以北美为基础,它将是一个全球化的汽车市场。这是中国车开进底特律的真正函义。”
【汽车杂志】的主编吉恩·詹宁斯说:“他们从德国购买工艺,从意大利购买设计,他们可以从全世界购买汽车制造的全部所需。”
吉利美国首席运营官、前加利福尼亚副州长约翰·哈莫承认:“在美国人的印象中,中国产品的质量低下。但是提供这样一辆低于一万美元的基础车型将会在美国消费者当中产生极大的反响。”他在吉利记者招待会上笑称:“美国尚有许多年轻的家庭,他们并不愿意为了拥有一辆安全而又能满足日常需要的汽车而背负五到七年的债务。我们会对消费者说,别指望全球定位系统。”
哈莫说,自由舰并没有多少花哨的配制,但是可以保证十年的使用寿命。“这辆车的平台来自韩国,我们花钱请他们设计。我们同样花钱请丰田为我们设计引擎。”
科博展厅走廊24小时对观众免费开放,而进入主展厅参观则必须付费。位于走廊内为平民设计的吉利自由舰与主展厅里那些“绚丽而不实用的高科技”产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中国汽车亮相底特律汽车城将在全球掀起一场以低成本制造为新基准的革命。
作者:邢文军 英文【中国汽车要闻】总编辑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