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汽车设计性别化是很危险的。”
这是梅赛德斯-奔驰公司设计师辛格维茨在回答记者有关汽车性别设计时的告诫。他说,就奔驰而言,也曾经试图在这方面尝试过,但效果不好,甚至是失败的。同样,在奔驰赞助乔治·阿玛尼回顾展上,一批时尚界的记者也提出了奔驰能否设计女性车的问题,奔驰中国销售公司总裁韩力达幽默地回答道,奔驰与阿玛尼合作的SL敞篷跑车不也同样受到女性的喜欢?
性别设计,在汽车界并非新的话题。 各大汽车公司为了扩大销量,追求个性化,标榜时尚等,都曾经尝试过,狠下过一番苦功,但收效甚微,或者说是不成功。原因何在?
“汽车是一种很中性化的产品。”
辛格维茨解释,强调性别设计会使汽车产生消费上的歧异。他主张汽车设计的中性化有助于性别的模糊,但并不影响设计的个性化和时尚化。调查显示,女性喜欢开男性化的车渐成时尚,反过来,迎合女性的车则是比较危险的事,男性开女性车就有点怪异,反之则另类而前卫。
事实上,女性开皮卡和越野车, 驾驶敞篷跑车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流行。在国内,女性喜欢SUV正成为一种时髦,偏爱大车注重力量,彰显能力开始时兴。
由此联想到最近国内也有厂家隆重推出女性车的新闻。媒介注意到,这种所谓的女性车,最大的特征就是价廉、车型小、颜色跳,内饰“嫩”,在功能上与其它车型并无二至,只是在视觉上作了一些包装,就冠以“女性车”。有人干脆说,大有概念炒作之嫌。记者问了几位老资格的汽车经销商,“女性车”能卖得好吗?回答是,有点天真,这不是卖服装。一言以蔽之,有违汽车诉求规律。从消费者调查中得知,不少女性并不赞同女性车这样的概念。原因很简单,就目前普通家庭来说,买一辆车已经想当不容易了,不可能像自行车那样专门买一辆女式或男式,各骑一辆。即便有这样的经济能力也不会考虑性别车,而是先考虑更适合家庭和个人用途的车。
“现在推女性车有点不适时宜。”不少业内人士对“女性车”的提法觉得有失慎重。其实,在汽车消费史上,各大汽车厂商就像服装设计师一样都曾把眼光盯住过女性身上,尝试都遭市场的否定。在世界各大汽车博物馆里,还没有专门标注过某某设计和厂家生产的女性车,倒是有袖珍跑车和微型汽车的提法,如大家比较熟悉的迷你、SMART、新甲克虫等,事实上这些车都是偏重于女性化的车,但厂商从不提这是女性车,在传播中则把它当作“小型车”或个性化的小车而已。
汽车设计偏重男性这是基于汽车所表现的张力和自然特性。现在许多女性喜欢开男性的车,不仅仅是出于享受速度和驾驭带来的感官刺激,而是为了想表达女性在男性世界里平等的精神诉求。这也是许多汽车设计师在女性汽车设计中屡试不爽的原因。纵观中外汽车广告,还很少见到专门为女性汽车设计的广告。所以,汽车的性别设计在厂商看来就变得十分敏感,设计师也就格外地谨慎,尽管有些车即便是偏重于女性也只字不提,如宝马的Z系列敞篷跑车、SMART敞篷跑车等。原因就在于汽车从审美的角度看实际上是一个共享艺术,人人都可以分享。但作为厂商考虑更多的还是市场的接受度和消费的习惯。所以,选择汽车设计的中性化也就成了世界汽车设计的主流。
现实对性别汽车是否有市场?构成女性车的要素和特征有哪些?
这样的疑问和质疑近来在媒体中议论很多。人们不禁要问,在汽车消费尚不发达的中国提出性别汽车消费有意义吗?从需求出发,事实上选择女性汽车看来要等到家庭买第二辆车时才会考虑,现在为时过早;如果就硬件设计而言,女性车的认同还有待专家和市场的认定。
汽车性别的提出在当下汽车普及开始走向商品化的今天,也不失为一种销售手段,问题是文化的认同与市场的接受,要使概念落地,卖点变销量。用辛格维茨观点看,在国际上都很难认同的女性车的概念恐怕在中国也未必接受。汽车作为大众化消费的交通工具其实承载的功能是有限的,除了个性化的需求之外,精神上的外延也是有限的,唯有在稀缺的背景下丰富了想象人为地被夸张了。
所以,理性看待汽车不仅在消费行为上,看来更重要的是在观念上。尤其是厂商在炒作概念时不能简单地“想当然”,要学会倾听市场。否则画虎不成反成犬。正如世界服装设计大师乔治·阿玛尼所说,好的想法(设计灵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同样,营销策划也违背不了这样的规律。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