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围绕着小排量车解禁的问题,社会上叫好声一片:从很多与小排量车一起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用户、车商所表现出的满腹不快看来,从前对小排量车的歧视似乎与“种族歧视”完全是可以相提并论的。加之当下能源形式又较为吃紧,于是小排量车大有因为这张喝油的嘴生得小而“一白遮九丑”之势,特别是各地对于小排量车的解禁,使得小排量车似乎成为了一个新的热点,新的趋势和新的炒作题材。
然而小排量车真的就会从此价值发现,走上一条铺满鲜花的大道吗?其实虽然有现在的政策松绑,但是小排量车要想真正得到市场的追捧,得到用户们在真正意义上的满意,应该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且其间还会出现些什么样的变故也很不好说。
有句话叫做温故而知新,我们先不忙于对小排量车说三道四,发表多少议论,先来对小排量车的整个系列进行一个盘点,有个概貌性的了解,剩下的问题,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去吧。
微车家族里最大的成员当数微面,以至于连通用中国这样级别的大佬也要靠微面在数量上做点贡献。然而微车家族里档次最低的也是这微面,然而价格最低让它永占优势。中国大地上星落棋布的县乡与城市边缘为其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上至京城、上海、广州、深圳,下至最偏远的不毛之地,哪处没有微面的踪影?
如果说硬要在中国定义个国民车的话,那么非微面莫属!须知当今中国的大老板们,有多少都是坐着微面起家的,所以虽然现在坐在奔驰、宝马上,可看到微面时并无喊打之意,倒是多有一份侧隐之心,有的甚至于是糟糠之妻不下炕,虽然又养了富丽堂皇的阿二、阿三,却始终不忍打发掉这匹可怜的老马。
微面的优点确实是不胜枚举,买起来不费力,用起来也不心疼,在笔者千里万里驾车云游四方的途中,每当走到那种让其它车不堪一行的道路上时,通常只有SUV与微面在服苦役。微面虽然不具备SUV那般强健筋骨,可通过性能不弱于一般的轿车,又是后轮驱动,最主要是价格低廉,因此使用起来毫不心疼,只须考虑怎么样使其效益最在化。
最小的微面车身尺寸约为:长/宽/高(mm)约为3530/1395/1895,最大的微面车身尺寸约为:长/宽/高(mm)3695/1495/1860,最小的发动机排量约为0.797升,最大的发动机排量约为1.3升。大多数微面都采用四速的变速箱,后轮驱动,12吋的窄边轮胎,1780mm轴距,轮距 (前、后)1214/1190(mm), 整备质量仅在880公斤左右。这么短小的车身可以轻松地穿街过巷,载客数可达八人(连驾驶员),或者承载500-600公斤的货物,以五菱6360Bil为例,仅28.5千瓦的功率,55牛米的扭矩,可以干出那么多的活计来,真让人有点不可思议。
微面的主要问题所在:(一)重心太高,轮距太窄,大风中行驶时摇摇欲坠,急转弯时容易侧翻。以微面1800毫米左右的顶高,辅以仅仅1200毫米左右的轮距,侧向的行驶稳定性确实难以保证。(二)中、低档的微面制动性能较差。中、低档次的微面,采取的是前、后鼓刹的方式,其制动力极为有限,遇到紧急情况时不是刹车会抱死的问题,而是根本刹不住的问题。因为整车价格太低,自然配置偏低,其刹车盘的直径往往还赶不上大一点的摩托车的刹车盘直径,因为在价格与配置之间,实在难以平衡。(三)防撞问题悬而未决。为了一改平头微面“鸡蛋壳”般毫无抵御能力的问题,现在许多的微面都加了个“鼻子”,可这个没有多少科技含量的“鼻子”在真正的碰撞中能够起到多少作用呢?
虽然微面有着上述不尽人意的地方,可它又有着特殊的市场生命力所在:(一)客货皆宜,宜商宜家。对于大量城乡结合部的居民来说,特别是对于大量的小生意人来说,微面是他们最好的生活与创业工具,投资有限,可是方便实惠。(二)便通货运工具。面对现在大多数城市禁止货车进城的现实,这微面其实天生就是个封闭货车--它本来就是货车的底盘,无非是套了个客车的壳。(三)维修方便,到处都有配件。凡是能修车的地方,都可以修过微面,凡是有城镇的地方,也都能找到微面的配件,微面的配件之间还有很好的互换性,零部件的价格之低廉有时让人觉得甚至于不及玩高档摩托车烧钱。
那么微面在当今的市场上,什么是它的瓶颈所在呢?微面的车型不少,主流车型有江西的昌河系列、重庆的长安系列、哈尔滨的哈飞系列、广西的五菱系列,档次与价格的跨度也很大,通常在两万多元到五万多元之间。微面的市场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于面子工种相悖:微面虽然具备诸多的实惠性,但用个数学术语来说,它毕竟位于车辆中的下确界,是不计较身份的人玩的车。于是每个大城市都有限制它的打算,而每个玩微面的人一俟经济条件许可,也都忙着鸟枪换炮。(二)操控乐趣无从谈起:微面方向盘上那四分之一圈左右的自由行程让人开起来战战兢兢,后轮上的变截面钢板减震软硬不均让人难以适应,稍微有点速度便发飘,让人开起来找不到快感,制动力不足,刹车不灵是个普遍问题,开起来缺乏安全感。(三)比轿车高一倍的养路费让人心理难以平衡,一浪高过一浪的提高排放标准的呼声,好像也主要是冲着这低科技含量发动机的微面而来的。
这些年来,随着国内整个汽车工业水平地提高,微面的整个层次也提高了不少,内外饰讲求做工;发动机加大排量,提高档次;减震与制动系统在缩小与小型轿车之间的距离……
可微面始终是微面,其特殊的造型决定了它始终是“布鞋”一双,一旦价格接近微轿,那么竞争力就会陡然下降,平心而论,许多微面中的姣姣者的综合素质并不低于微轿,甚至于与经济车还有得一比,可再低档的轿车也属于“皮鞋”类。于是价格低的微面难免缺点也多,可素质一高意味着价格也要跟着水涨船高,于是追求高端微面人,,往往又奔轿车阵营里去了。
可微面由于其特殊的车身结构造就了它不可替代的特殊用途,于是不管车市上怎么样激烈地进行博杀,微面自有其特定的一批的用户,又鲜有外来势力的穷追猛打,于是销量不减,安步当车,不外乎是在国内的厂商之间慢慢地去折腾罢了。
下一篇盘点之二:微轿的天地有多大?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