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4月1日的新消费税风暴后,进口车市场明显“平静”了许多。4月1日前的“抢购”似乎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记者近日走访了几家进口车经销商,感觉人气已是今非昔比。时至今日,作为以“进口车”起步的“中国汽车市场”,可谓“多灾多难”。 市场方面,消费水平和层面的本身制约以及合资车、自主品牌车的双面夹击,使进口车面临“四面楚歌”的尴尬境界;而政策方面,关税、许可证、品牌管理、落地完税、新消费税等法规的相继影响,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抬高了进口车市场的门槛。站在新的拐点上,遭遇寒流的进口车商都不得不面对同样的问题:进口车前景到底怎样?进口车路在何方?
进口车·战略
国际巨头在中国的“第二战场”
“尽管目前进口车遇到了暂时的‘困难’,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冰冻期后,其特有的消费群依然会‘苏醒’过来。”中汽南方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进口车消费步伐的减缓是正常的徘徊。从短期看,新消费税带来的进口车价上涨是有一定的‘副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其影响是有限的。毕竟进口车的消费群体是特定的富人阶层,他们对价格的敏感不如国产车。”
4月10日,在大众进口车商年会上,大众进口车业务总监沙德先生向记者透露:德国大众将在现有甲壳虫、途锐、辉腾的基础上于今年底,向中国市场再次投放“GOLFGTI、途锐TDI、MultivanT5三款重量级车型。在进口车面临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大众为何反其道行之,突然发力进口车市场呢?细心的车迷也许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宝马、奔驰、丰田、大众、日产、本田、通用、福特、现代、标致、雪铁龙等在中国合资车卖得如火如荼的同时,其品牌下的进口车依然“偷着乐”。宝马7系、奔驰S级、丰田雷克萨斯、奥迪A8、日产风雅、大众途锐、标志407、雪铁龙C5均有不俗的战绩。以大众为例,04年进入中国市场的年销量仅600台,05年飚升到2100台,而今年的销售目标则直指5000台。为此,今年3月,大众还专门成立了“大众(中国)进口车销售有限公司”。此外,其他品牌如奥迪、宝马、丰田、日产也成立了进口车事业部及专营公司。
北京汽车研究所分析师贾新光认为:国际汽车巨头是用两条腿在中国市场走路,一条是合资车,另一条就是进口车。由此可见,进口车市场不但不会消失,反而成了国际汽车巨头在中国的“第二战场”。
进口车·战术
细分市场、追求个性化是关键
曾几何时,进口本田雅阁、丰田佳美成了很多成功人士的理想坐驾,之后,宝马、奔驰、奥迪等充斥整个中国进口车市场。经过近20余年的洗礼,宝马的运动、奔驰的尊贵、奥迪的内敛、VOL-VO的安全、雷克萨斯的宁静成了吸引富人们的品牌标签。在高速发展的文明时代,“审美疲劳”不可避免地出现。如今,卡宴、悍马、途锐、迷你、甲壳虫、揽胜、XC90的热销进一步表明,进口车将来的发展趋势就是个性化,就是标新立异。
成都新双立的销售负责人吴先生认为:“消费税的影响还有新的‘历史意义’,它将使进口车市场面临新一轮的洗牌,中低端进口车将因为国产中高级车的狙击而逐步淡出市场,而高端进口车型将向‘极端’个性化演绎。”业内人士预测,进口车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将是自动向三类消费群归位:一类是豪华车,如宝马7系、奔驰S级、奥迪A8、宾利、迈巴赫和劳斯莱斯,这类消费对象是富人的“原生代”;一类是个性化车,如甲壳虫、迷你、途锐、卡宴、路虎揽胜、VOLVOXC90等,这类消费群主要是富人的“中生代”;另一类则是终极速度机器———跑车,如宝马Z4、奔驰SL、VOLVOC70、保时捷911、法拉利F430等,这类消费群是纯粹的富人“新生代”。因此,在新形势的中国进口车市场,只有在洞察进口车市瞬息变化的情况下,采取差异化竞争,才能在与国产车的较量中处于不败之地。此外,加快网络渠道建设,打击“水货”,加强售前、售后服务也是当前进口车“自救”不可或缺的有力举措。(黄明君
郭辉)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