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苦等一年多后,新《道路交通安全法》配套的保险条例,终于在各方的翘首期待下露出真面目。虽然距国务院公布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但现在各方都已在闻风而动。
打开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的财产保险页面,映入眼帘的是关于数十家财险公司机动车辆保险费率的批复。记者发现,在《条例》正式实施前,各保险公司已经开始预热。
根据《条例》的相关规定,只有同时购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下称“强制险”)和商业三者险才能获得全面的保障,这意味着车险将成为各财险公司保费新的增长点。
但祸福相依,有关人士指出,如要顺利展开强制险业务,其中最大的难题在费率的制定上。没有任何依据,保险公司如何掌控风险是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保费新增长点
7月1日《条例》实施后,原有的商业三者险转变为强制险,将成为道路上所有机动车辆都必须购买的险种。
“强制性”的规定,导致强制险成了摆在保险公司面前的一个巨大的蛋糕。
中国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制度处处长董波给出这样的数字:目前全国共有机动车1.3亿辆,而投保商业三者险的车辆只有4600万辆,投保率只有35%左右。今年1~2月,车险保费的收入将近140亿元。
换而言之,7月1日后,这1.3亿辆机动车投保的比例应该是100%,在费率不变的情况下,整个保费规模将超过500亿元。
此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强制险不可能完全解决投保人的后顾之忧,只有同时购买商业险才能起到保障作用。这也成了保险公司保费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据保监会相关官员透露,由于强制险的最高责任限额将设定为5万元,这在实际交通事故赔偿中是远远不够的。按监管部门的测算,如发生交通身亡事故,北京、上海等地的农村约需赔偿50万元,而城镇需80万元。
《财经时报》记者从平安保险车险部了解到,大部分车主都愿意选择保额超过50万元的商业三者险。这样,一旦发生事故,强制险赔付的上限只有五万元,超出的部分就可以由商业三者险来承担。
高风险难以掌控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如要顺利展开强制险业务,掌控好风险是眼下最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这其中最大的难题在费率的制定上。
《财经时报》记者从华泰财险车险部得知,虽然保监会在费率问题上正在收集数据,但该公司内部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小组,开始做一些后续衔接工作,如条款、费率、IT系统、承保理赔等流程,所有工作的开展面临巨大的压力。
原因是,保险公司手中尚没有充分的数据积累。即使是国内最大的财产险公司人保财险,也没有数据来科学支持强制保险费率的制定。准确把握强制险费率制定“不盈利不亏损”的原则,其风险和难度可想而知。
另一个明显的风险是强制险的保险责任范围扩大。无论在承保风险、赔偿方式,还是赔偿项目上都扩大了范围,赔偿的限额也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
此外,强制险必须与保险公司的其他保险业务分开管理、单独核算,公司的核算流程和业务系统都需进行相应调整。这将大幅增加保险公司的成本投入。
董波强调,由于各公司经营时间长短各异、积累经验高低不同,在费率和条款制定时各有差异。这都将对保险公司在经营中掌控风险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车险价格略上浮
对于车主们最关心的价格问题,之前由于强制险的费率不明确,所以很难预测,对车险价格的议论亦沸沸扬扬。
《财经时报》从各方综合信息了解到,多家保险公司正在筹划新一轮的车险价格上涨,但整体上涨幅度不会太大。
董波表示,强制险的费率较原商业三者险的费率肯定会有一定幅度提高。但按规定,保险公司经营强制险不能以盈利为目的,所以车主的保费是否增加,要取决于商业三者险费率的变化。
此前,各家保险公司掀起的车险价格战,至今让众多车主记忆犹新。由于监管部门对车险价格没有明确规定,很多车险品种在投保高峰期低至5折。
根据保监会下发的车险打折不得低于7折的规定,保险公司新费率的基准不得低于原有水平;不调整费率的保险公司,要将原有的费率向下浮动的上限由50%调整为30%.这意味着,如果基准费率不下调,折扣又不得低于7折,那么车险保费肯定会上浮。
同时,各家保险公司都打算采取下调基准保费的方法,来抑制价格的大幅度上涨。
有业内人士据此预测,为了预防车险价格的上涨,部分车主会在“五一”节前后提前投保,届时将会出现投保高峰;而另一部分车主会持观望态度,等7月1日强制险费率有分晓后再见机行事。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