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句话:只有你的敌人才能显出你的价值。在现在热闹无比、竞争激烈的车市中,这句话也似乎很有用。很多新车甫一上市,便把比自己或价格稍高,或级别稍高的车型做“假想敌”,然后再向媒体宣布,我的竞争对手就是它!
最近有甲企业A新品上市,向媒体表示竞争对手乙企业的B产品。 结果乙企业认为两者不是同一级别的对手,倒认为自己的C产品才是A产品的竞争对手,最后结果是两家企业在媒体上大打口水仗。
这种“攀比”,究其原因,可以认为是现在中国车市的细分市场越来越细了,不再是高中低三个级别产品,车型级别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所以车型之间的攀比变得轻易起来。但这种做法最后往往把消费者也搞糊涂了。笔者有想买车的朋友,搞不清到底A产品和B产品谁好,也搞不清乙企业B产品和C产品区别在哪里。他说,好像买哪个都会亏!
这是纵向的攀比,还有横向的攀比。就是本身为A级车的大众化品牌产品,但却非把自己和同为A级车的豪华品牌相比不可,也不管品牌含金量相差何其之大。一个公关公司就向记者表示,提供一辆宝马3系和一款大众化的新产品,希望可以做个对比测试。看来,这家公关公司认为记者也是无常识的了……这到底是谁的悲哀?有位同行称,这种“三级跳”式的攀比,是中国特色的汽车营销。
还有另一种攀比,就是和自己攀比,自我拔高。怎么说呢?就是把自己企业在国外生产的产品引进到中国来,起个新名字,宣布是更高一级或半个级别的车,从而提高价格。这种自我“攀比”营销,三四年前的中国车市刚起步时是有的,但是最近新车叠出,消费者被宣传弄得糊里糊涂,似乎又有公司觉得可以这样搞“中国特色的营销”了。
汽车营销的手段要多样化值得提倡,但如果炒作得不好,“攀比”得不好,企业损失的是企业品牌的信誉,是消费者的忠诚度。这才是企业最大的悲哀。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