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换标三菱是二者合作的标,那么只有当三菱将最新车型技术注入东南,全心全意在中国发展才是二者摆脱困境,打破“弱弱联合”偏见之本。
没有人能比东南菱帅车主对这条新闻更感兴趣:4月,福建汽车工业集团、三菱汽车和台湾中华汽车宣布,三菱汽车直接入股东南汽车,东南汽车悬挂三菱标志的全新车型即将上市。
这意味着,那些曾经被人偷摸着将东南标志改换成三菱标志的汽车,将名正言顺地以三菱形象出现。
新闻发布会上,东南汽车总经理刘兴台介绍,今后4年,东南汽车每年都将有两款挂有三菱标的新车上市。三菱汽车会长益子修也表示,三菱计划在2007年之前累计向中国市场投放11款新车,而引入的所有轿车和MPV车型都将放在东南汽车生产。
迟到的牵手
这样的结果无论对于东南方还是三菱方来说,似乎都来得有些太迟。早在3年前,就有消息称,三菱汽车正就参股东南汽车事宜进行磋商,双方即将就交易达成协议。但磋商一举行就是3年,直到日前才尘埃落定。
而市场不等人,在双方协商的3年里,中国车市经历了历史上最辉煌的井喷期,跨国巨头赚得盆钵满溢,本土企业则羽翼渐丰。相形之下,三菱汽车在国际上地位江河日下,而东南汽车也久久不能迎来自己的黄金期。
入股东南前,三菱汽车可谓麻烦不断。从本世纪初开始,由于隐瞒安全隐患而引发的品质危机使企业经营岌岌可危。2005年上半财年,三菱半年亏损5.42亿美元。进入2006年,三菱在北美经营进一步恶化,一季度销量下降了25.6%。
合作的另一方东南汽车,虽没有像三菱那样灾难不断,但在如火如荼的国内市场,东南始终缺乏出色的表现。2005年,东南旗下大部分产品表现失意。上半年销售同比下跌24%。在各细分领域,除了轻客市场占据一定份额外,其他市场则难见踪迹。
在北美、本土市场接连失利后,三菱再也不能对世界上最后的庞大汽车市场中国视而不见。在年初的“三菱汽车振兴计划”中,中国被定位为三菱的核心市场。当企业战略一朝确定,3年悬而未决与东南的谈判很快也就尘埃落定。合作虽然来得迟了一些,但双方渴望突破现有状况,实现企业振兴的希望更加迫切。
“弱弱联合”的机会
4年前,当韩国现代与北汽集团合作成立北京现代时,一些业内人士对合资双方的背景并不看好,笑谓之“弱弱联合”,但北京现代之后的迅猛发展却出乎大多数人意料,并成为中国车市不折不扣的强者。4年后,当处境更加困难的三菱、东南携手,“弱弱联合”共赢的神话能否重演?
早在东南推出第一款基于三菱Lancer轿车菱帅之初,东南便确立了借助三菱车型技术,转战轿车领域的战略。此次东南与三菱合作复兴的最大底牌,仍然在于三菱的车型技术,但与几年前不同的是,双方合作有了另一张王牌——三菱品牌。
三菱在年初制定的振兴计划中表示,尽管三菱在美国遭遇诸多危机,但在中国境内,三菱品牌影响力依然强大而健康。
分析人士认为,三菱这么认为并不是过于自信,虽然三菱的品牌近来略有贬值,但从国内消费者不断将基于三菱原型车推出的菱帅、赛马、猎豹等私自挂上三菱车牌的行为可见,三菱品牌对于部分消费者而言仍具有相当美誉度。挂上三菱车标后,东南汽车的品牌价值也将随之提升。
如果说授权东南使用三菱品牌,粉饰门脸是二者合作的标,那么,只有当三菱将最新车型技术注入东南,全心全意在中国发展,才是二者摆脱困境,打破“弱弱联合”偏见的本。标本兼治,企业方能复兴。
所幸的是,三菱开始认识到这一点。在振兴计划中,三菱汽车目标到2008年在中国建成500家三菱品牌专卖店,年销量22万辆车。在2007财年之前,累计向中国市场投放11款车型及更新换代车型,强化商品阵容。
而首款挂三菱车标的东南汽车将是三菱最引以为傲的轿车Lancer,将于5月上市。在轿车之外,三菱的MPV车 ZINGER也被纳入东南汽车的生产范畴。
凤凰能否涅
虽然三菱发力中国以图自救的战略不容怀疑,三菱的品牌以及技术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仍具有一定吸引力。但三菱、东南合作能否取得复兴,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
首先,市场竞争态势不容乐观。跨国公司在中国“圈地”已基本完毕。通用、丰田、大众等巨头不仅早于三菱意识到中国的重要性,取得了先发优势。更重要的是,这些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还有远比三菱庞大得多的资金、人才、车型为支撑。从三菱自身来看,由于连年亏损,财务负担过重,大力投资中国必然捉襟见肘。而东南汽车这几年的平淡发展家底也并不充裕。在其他合资品牌的合围中,三菱东南组合能否后来居上,难度可想而知。
其次来自于三菱品牌自身。由于三菱在中国以往合作大多是技术层面,重利而轻名,导致品牌集中度过于分散,影响力日弱。并且由于以往在中国没有完整的发展规划,合作对象良莠不齐,致使三菱品牌形象模糊。另外,由于质量问题而衍生的信任危机也多少损害了三菱品牌的美誉度。
第三,双方合作还须磨合。在新闻发布会当天,三菱会长益子修曾表示将从日本引入零配件厂商,而东南汽车总经理刘兴台则表示,现在东南汽车周边已经聚集了众多国际知名零部件厂商。在零部件供应上,三菱希望从中获益,而东南汽车经过十几年发展,与其零部件配套厂商已相当默契。除了零部件供应,对于都处于“饥渴”状态,希望能够快速获益的三菱、东南,如何平衡利益分配,加快磨合进程,也是双方需要考虑的。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