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您可以和老百姓说,但千万不要告诉媒体!”
4月多事之春,作为即将参与北京出租车涨价听证会的代表,国务院参事、北京市人大代表70岁高龄的沈梦培,接到北京市发改委下发的出租车听证会材料并被要求“不要告诉媒体”之后,他怒不可遏,立即做出质询,是时,接受质询的某官员如此做答。 ——限度是“可以和老百姓说”但“不能告诉媒体”!70岁的老先生能有几张嘴?多大精力?能和多少个老百姓说?——“调价听证会是面向全市老百姓的,需要瞒着谁吗?难道是要先把涨价的事内定下来,让全市老百姓去承受?”向媒体公开听证会的材料,事先让公众知晓,有什么不妥?!
被“毁掉”的听证会
这些年来,听证会已经成为继“小姐”之后,被毁掉的另一个词。因为几乎没有听说过开了听证会而不涨价的,“听证会就是涨价会!”因此老百姓往往一听到听证会就深恶痛绝。当然,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小姐”被毁掉了,我们还可以称呼其他mm为“佳丽”,没准什么时候听证会也会有了更好的代名词?
为何要求事先保密?这在期望调价的行业主管部门那里自然是有苦衷的:早在2004年,北京世界文化遗产景点票价(涨价)听证会就因资料事先“泄密”,召开听证会的初衷与网上民众调查大相径庭而颇遭非议,最后直接导致这次听证会不了了之。自此以后,有关方面吸取“教训”,在召开听证会时采取“保密”、“缩小接触面”、“控制参会人员”等多种手段争取把结果控制在预想的范围,也就是这样让听证会变了质。很明显,出租车价格更牵动老百姓的心而备受关注,因此必须把局面“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但这公平吗?不该被“扁”吗?
“涨价会”怎么站得住脚?!猫腻在哪里?
一、油价的猫腻
油价涨了运价该涨,理由冠冕堂皇。但仔细一算就出问题了:作为涨价借口的北京的油价这次涨了0.39元/升,原来的出租车价是1.6元/公里,如果按照高位的2元/公里价格计算,也就是每公里出租车价提高了0.4元!按照这个涨幅,要持平的话出租车的耗油量应该是百公里百升,但那是不可能的!而即便是以百公里耗油10升来计算,出租车的提价幅度也超过了油价上涨幅度10倍!涨价会的理由站得住脚吗?还有,放着耗油5升/百公里的1.2元/公里的夏利不让坐,却去充面子搞什么劳什子1.6元/公里的耗油9升/百公里的中高档车,就节省油钱方面,哪个赚得多?自找嘛!
二、听证会的猫腻
北京要提高出租车价格的消息传开后,《中国经营时报》的记者调查发现,作为涨价的“直接受益方”的哥却几乎百分之百地反对提高运价,而希望多给点补贴或减少上交公司的“份钱”。其实这里面的理由很简单:运价提了,乘客的支出多了,打车的可能会少,的哥的收入甚至会减少。难怪“黑车”司机刘博(化名)听说北京市出租车要涨价了,得意地笑了,“涨价?那感情好!它涨我不涨!”其实,石油涨价给出租车涨价带来的仅仅是借口,受益者并不是出租司机和老百姓,而是出租公司和石油公司。看看开听证会的会是些什么人就知道了:
预计在4月26日召开的听证会,议题已经不是涨不涨,而是具体到涨到1.8元/公里还是2.0元/公里,并且将取消燃油补贴。其参加者除了主持的“有关部门”外,我们来看作为的哥代表之一的首汽的“行业精英”于凯:
1.他交多少“车份儿”至今是个迷,公司对此则讳莫至深;他自己的说法是“一般不算”,真是算不出吗?
2.作为司机楷模,首汽公司曾奖励给他一套两居室的住房;北京的房价有多高?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吧?
3.于凯经常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如果车份儿不减,就得倒赔钱。
难怪今年初北京市发改委和市交通委到首汽调研,包括于凯在内的几位司机代表一致赞同提价方案,并选择了高位的2.0元/公里。并说“太好了!越高越好!别说是两块,三块四块都没问题!”——司机代表,怎么和普通的哥的说法不一呢?他凭什么代表的哥?是谁让他代表的?也有猫腻吧?
期待一场真正的出租车“不涨价”听证会!
涨价不是硬道理。韩国有现成的教训,88年汉城奥运会当地出租车大幅上调了运价,由于奥运会的刺激,外国游客增多,这一调价确实发挥了作用。但是,奥运一过,汉城出租车载客率一路下滑,整个行业变得十分惨淡。其实,出租车并不是不可以降价的,南宁在油价上涨之后,南宁不但没有涨价,还拟调低出租车起步价,并且南宁降价后还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坐的人多,赚的钱也多了,得到了市民、司机等的一致赞同。
“凡是能伸手捞好处的地方,政府有关人员办事的效率就特别高,比如出租车调价、汽油调价、工商、税务、卫生、城管……;凡是出力不讨好的地方,总是没了他们的影子,比如公共食品安全、假冒伪劣、欺诈盛行、开发商哄抬房价、教育乱收费、农民工工资……”,旅游景点涨价已经引起了公众的质疑和愤怒。为什么出租车业还想步起后尘呢?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