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奇瑞第一款B级中高级轿车东方之子( 报价; 图片)下。
2004年4月,奇瑞第20万辆轿车东方之子MT驶下生产线。
2004年12月,奇瑞已与全球23个国家签署了整车或CKD出口合同,东方之子出口海外。
2005年2月,05款东方之子下线。
2005年10月,搭载奇瑞新一代自主研发的高性能 ACTECO发动机的东方之子下线。
2005年11月,东方之子正式列入政府采购目录。
2006年2月22日 “奇瑞21世纪东方之子奖学金”在清华校园正式成立,同时在全国17省市、31学校设立奖学金。
2006年2月22日 全新新东方之子在清华校园上市,并在全国同步上市。
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东方之子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闯在了前头。放眼中国的轿车制造业大致可以归类两种,第一,是挂着中国厂牌,打着外国LOGO的合资车,第二,就是挂着中国厂牌,打着中国LOGO的国产车。对于中国的生产厂商来说,利用国内生产线,生产具有一定品牌历史,具有先进的技术含量的合资车,在阶段性的发展中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具有很好的销售环境,而这看上去何乐而不为的好事却被奇瑞这样一家只有短短不到十年历史的国营汽车生产企业从建厂之日起就拒之门外,即便是在现在看来也是有点儿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精神。
很多人给自主研发下了这样的定义,自主研发可以降低成本,利用价格优势占领市场,当然,不否认这确实是蛋糕上的鲜奶油,但价格优势能持续多久,随着中国加入WTO,汽车进口的关税正在逐年下降,面对国外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庞大的生产规模,低廉的制造成本,这种优势只会越来越小。随之而来的就是自主研发产生的巨大成本,优势也就变成劣势。自主研发的意义卓见应该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这是一张民族精神牌,中国有着比其他任何国家更为悠久的民族情结,同是得益于儒家思想的友邦日本、韩国,都是凭借着民族精神使得国产车雄霸着国内市场,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只要这样的民族情结被开发,将会带来不可限量的市场。第二,这是一张未来发展牌,国产进口车无论是从外形上,还是从制造工艺上都受着极大的品牌制约而变成了压模工厂,在未来市场适应上是一个致命的短板,而自主研发只要技术发展成熟,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因势而动,第一时间占领市场。虽然这两点优势在现在看来有些不切实际,说起来也是捉襟见肘,但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只要时机成熟,这两大优势必定会大放异彩。奇瑞东方之子就是瞄准未来市场自主研发的优势而选择了这条行的艰难,前景无限的道路,可以说,它比国内其他汽车生产企业看的更要长远。
今年2月份,奇瑞汽车又做了一件让大家预想不到的事情,在全国31所高校建立了新东方之子奖学金,这在汽车制造业中实属首次。21世纪以后,知本经济成了社会经济构架的新话题,对于一个依靠自主研发而获得发展的企业来说,知本人才就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作为一个求发展的企业,它必然是一个人才的消费者,而非人才的创造者,但是当所有企业都在向社会要人才的时候,奇瑞又一次走在了前头,它在培养人才,而这些人才未来都可能会成为奇瑞企业的优秀知本。
奇瑞一直是在关注未来,它的每一次发展,每一个动作都是在为未来奠定基石,而且从奇瑞的发展来看,它也正在扎实地取得着进步,一个关注未来的企业也必将谱写出中国汽车业更加璀璨的未来。
(责任编辑:赵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