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安汽车发布了2005年报,去年共生产汽车48.93万辆,同比增长2.95%;销售汽车47.46万辆,同比增长4.48%,在全国汽车市场占有率为8.24%。年报显示,长安汽车去年主营业务收入增加3.46%,但净利润减少了82.03%,每股收益为0.15元,比上年同比减少了81.48%。
主营业务收入增加是因为长安福特和河北长安销量增加。净利润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母公司、长安福特以及长安铃木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了84.65%、72.7%和57.18%。作为国内五大集团中,唯一自主品牌份额占绝对优势的汽车集团,自主品牌的净利润下降84.26%,这种现象足以令人担忧。
一、微车老大失意二OO五
长安汽车历年每股收益表
长安汽车2005年每股收益仅为0.15元,就长安汽车目前的6块多的股价来看,业绩还可以。但是与前两年相比,人们就会发现,收益下滑的速度似乎太快了一点。
长安收益大幅下滑
根据此前长安汽车的年报,2003年和2004年的每股收益则为1.18元和0.81元。即便在合资公司长安福特尚未上马的2002年,长安汽车仅凭羚羊、奥拓和SC6350系列就获得了26.9万辆的销量、0.68元每股收益,那时候自主产品SC6350的销量也达到11万辆,平均价格为4.05万元,毛利率为34%。
而2005年报一出,令投资者大跌眼镜的是,连中国汽车市场大调整的2004年,长安汽车的每股收益尚有0.68元,而今年却只有0.15元。而且下跌幅度最大的还是公司最重要的微型商用车业务。
年报显示,长安汽车汽车业务分为微型汽车和轿车两大块,其中最主要的微型汽车去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到102亿元,以去年微型汽车销量突破37.82万辆来计算,每辆车的平均价格只有3万元不到,毛利率也减少到15%。因此,在这一块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比上年减少了27%。
微车行业竞争加剧
近年来,随着油价的高企、城市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小排量汽车的生存空间大大扩张,汽车小型化正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各大汽车厂商,如一汽、上汽和东风原来的产销重点都不在微车领域,而在2005年,它们却一致表示了对于这个领域的关注。正因为如此,传统上是长安一股独大的微车领域,出现了上汽、一汽、长安、东风等四大集团互相竞争的局面。
去年5月22日,东风集团则首次跨入微车市场,与重庆摩托车企业渝安集团合作生产“东风小康”,打造湖北十堰微车基地,2008年计划销售15万辆。
去年年初就以3万辆赶超长安的上汽通用五菱于去年6月份宣布,在柳州投资32亿建设通用五菱的新发动机厂,2007年建成之后将形成年产30万台发动机的能力,上汽股份总裁陈虹表示,到2010年,微车年销量要达到50万辆,夺得微车第一。
一汽集团在吉林生产的一汽佳宝,2004年销量已经达到9万多辆,也有提高产能,扩大出口的打算。此外,微车两强的哈飞和昌河也摩拳擦掌、虎视眈眈。
价格战使利润大减
为了对付不断涌现的竞争者,长安不仅在6月份推出价格创下新低的产品,包括售价2.28万元的长安运通以及国内首款跌破2万元大关、仅售1.98万元的长安微卡,而且在去年8月、9月两次对旗下产品及零配件全线大幅降价:整车降幅达2000-11000元;多达600种的原厂配件价格也全面下调,最高降幅达75%。
正是长安挑起的降价大潮,使微客业务的毛利率从2004年的26%下降到2005年的19%,主营业务利润率将从20.45%下降到今年的17%。
长安降价前后,哈飞、昌河纷纷也以降价应对:昌河爱迪尔舒适型降价6000元,仅售4.58万元。同时,昌河还推出了3.98万元的基本型爱迪尔。2005年11月,上汽通用五菱也借公司成立三周年庆之机发起了一场“超越行动”,即从21日起全线微型商用车降价,最高降价幅度为5000元。同时,2000余种配件价格也全线下降,最高优惠达80%。
价格战虽然是长安主动挑起的,但最终的赢家却不是它。年终大盘点时,微车行业赢利的第一名仍然是上汽通用五菱,去年的销量为33.71万辆,只比长安少4万辆,但是赢利为4.34亿元,远远超过长安的1.5亿元。南京长安甚至亏损2991万元。而昌河虽然在降价后利润有所增长,但是在销量上,却退出了全国十大汽车厂商的行列。
技术附加值低导致价格战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成熟,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向纵深发展,除了价格之外,更要考虑技术、品牌、安全、舒适等多种因素。
但是在相对自主品牌占绝对优势的微车市场上,由于未能像轿车市场那样与世界同步发展,微车技术仍然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上。大部分微车仍然被看作商用车,不仅品牌含金量低,而且技术附加值也非常低,大部分微车仍然采用的都是货车底盘,在外形、操控、舒适性、安全性、能耗、物耗、环保程度上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由于产品的同质化严重、技术附加值低,因此竞争也只能够停留在低层次的价格战上。长安去年的收益大降,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这个原因。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