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全国“两会”采访中,记者发现,无论是汽车业界还是业外代表委员们在谈到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时,都纷纷对“市场换技术的反思”进行了重新的反思,并且达成了高度的共识,那就是:我们不能用自主创新来排斥中国汽车工业的改革开放。
重新反思“市场换技术”
“两会”召开之前,一场关于中国汽车业“市场换技术”得失的争论曾在有关官员、专家、媒体中间激烈展开。于是,很多业内人士在提倡自主创新的同时,也很高调地提出应该对“市场换技术”进行反思。
反思的思路大致是这样的:我国以前的“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存在着逻辑错误,因为我们只是一味地认为,一个国家需要的技术可以通过跨国公司的投资来获得,跨国公司要占领中国市场,自然就会带来先进技术,但事实证明,这种路子根本是自欺欺人。特别是汽车行业,市场让出去了,原有技术也丢了,新的技术又没掌握,真正成了依附性的汽车工业。
此结论一出,引来了不少共鸣。 但是,记者在此次“两会”采访中发现,代表委员对这一论断并不认同。
全国政协常委、原国家机械工业局局长邵奇惠认为,不能够将自主创新和改革开放对立起来,单纯地否定“市场换技术”,就意味用自主创新来否定汽车行业改革开放的成就。
邵奇惠分析表示,温总理在本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当前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坚持下去。
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欧阳明高分析认为,当初政府能够出台这样的政策,正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而正是这样的战略选择使我国现在成为当今世界上主要的汽车生产大国之一,虽然选择要付出代价,但是不能够仅仅因为负面的影响而看不到成绩。
很多代表委员认为,引进、消化、吸收,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引进技术必须做的三个步骤,只引进而不消化、不吸收,要从自身寻找原因,而不能因此去否定引进。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创新模式呢?
汽车行业主要创新模式:
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代表委员们分析认为,这三种创新模式,在汽车产业,针对不同的产品和技术,要选择不同的创新模式,企业也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自主创新战略。
在“两会”上记者采访了2005年靠自主创新创造13亿元利润奇迹的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左延安代表。他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江淮汽车选择的创新模式主要是以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未来五年,公司仍然会围绕着这两种创新模式制定发展战略。其实,许多企业代表都有类似感受。
中国汽车工业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创新道路是有历史原因的,作为汽车工业“后发”国家,要想有“后发优势”,“与巨人合作,才能以较高的‘加速度’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友林表示,对汽车行业来说,不管是合资企业也好,民营企业也好,企业长期的发展都要进行创新,而对于合资企业来说,中央提出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是合资企业不断实现自主创新的一个很重要的模式,这样的模式会帮助中国汽车企业缩短与国外汽车企业的差距。
人大代表、威孚集团董事长许良飞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我国汽车零部件业比较落后,不能因此拖整车的后腿,在技术上有差距的时候,可以通过合资合作来提高水平,然后再消化吸收。”
自主创新的关键:体系自主
但是,与巨人合作同时也意味着“与狼共舞”,机遇与风险并存,若是不能自主就不能强大,就有可能最终被“狼”吃掉。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正如人大代表、长丰集团董事长李建新所说:“核心技术人家是不可能给我们的,最终要靠自己。”
与会的代表委员普遍认为,汽车企业要从处处“受制于人”到“紧握发展的主动权”,就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主要是体现在体系自主上,即在整合全球资源的时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知识产权属于自己,并且实现自己的目的,培养出自己的能力。
左延安说:“全国科技大会以后,关于自主创新的问题,实际上中央已经讲得非常清楚,对企业来讲就是以市场为导向,长期合作,建立一个全新的自主创新的体系,而且特别强调企业要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一句话就是企业要成为市场主体,就必须要自主创新。”
以开放的心态走自主创新之路,这可以说是此次“两会”业界达成的一个最重要的共识。 (责任编辑:刘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