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轿车超越系列
燃料电池轿车超越系列,以开发燃料电池轿车动力平台、采用电-电混合动力系统、利用高压储氢方式、使用工业副产氢的总体开发思想为核心,按照汽车产品的开发规律,深入研究了电-电混合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特性,遵循燃料电池最佳效率控制、动力蓄电池恒SOC管理、回馈能量最大限度利用控制、辅助系统最小功耗控制的设计原则,对动力系统不断进行改进,通过对试验样车进行转鼓测试和道路测试,不断地积累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开发经验和数据。 同时采取“研发一代、固化一代、优化一代”的循序渐进的策略,逐步形成并完善燃料电池轿车动力平台,通过整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实现其与现有车型相结合。
发展中的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
面对我国石油日益紧张和石油安全的巨大挑战,及车用石油消耗所产生的空气污染和CO2排放,国家引导和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汽车产业需积极开展电动汽车、车用动力电池等新型动力的研究和产业化。在此背景下,同济大学建设了一所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并已初具规模。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建设理念是:在电动汽车领域构筑面向全国汽车行业的技术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积聚和培养汽车行业高级人才,承担国家和企业重大科研项目,掌握电动汽车领域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平台,并向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转移技术、提供服务,支撑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产品开发和产业化,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经多年建设和发展,开发了“超越”系列燃料电池轿车、“春辉”系列燃料电池微型车和“登峰”系列混合动力汽车,基本掌握了其整车集成技术、动力系统技术、电动辅助系统技术等一批核心技术,同时拥有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关键零部件成套测试设备,聚集了一批国内外汽车行业的高级人才。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的建设和完备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个人简历
万钢,1952年出生,研究方向是汽车系统工程,目前担任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总体组组长,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燃料电池轿车”项目,同时也承担了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混合动力轿车”等重大项目。他主持的“燃料电池轿车”项目通过了第一、二阶段国家验收,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燃料电池轿车核心技术研究”通过了鉴定。其中“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一号”获2003年上海市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奖”,“四轮驱动燃料电池微型轿车” 获2004年上海市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奖”。出版著作1部,发表论文20篇,已申请中国专利51项,已授权专利17项。
万钢博士于1990年获德国Clausthal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后进入德国奥迪汽车公司,负责计算机轿车虚拟开发,形成奥迪汽车公司独特的开发系统。1996年升任生产部和总规划部技术经理。他所领导的多项技术创新和重大产业化项目,为奥迪A3、A4和A6汽车产品顺利投产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从1994年起先后担任德国Clausthal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博导,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博导。2000年底回国工作。
万钢教授现任同济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常委,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陈昊) |